印媒:印度應向中國學習 建立優良的公共醫療體系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5-05-22 08:40 評論:0 點擊:908
印度《金融快報》5月20日文章,原題:印度能從中國的醫療體系中學到什么?
媒體一直關注中國的經濟成就。但我們想強調一些社會變化基礎,尤其是醫療體系的改進。中國在這方面的轉變始自毛澤東時代,并延續至鄧小平及以后的領導人。
首先,毛非常重視村一級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毛領導中國建立令人欽佩的公共醫療體系,這曾幫助中國通過大規模群眾運動消除許多頑疾。中國還設立“赤腳”醫生制度,每個村莊都有受過3個月培訓的醫療助手。這種免費并普及的初級醫療曾成為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常態,并使中國擁有一支健康的勞動大軍。但印度在獨立這么多年后,仍沒有此類充足的村級醫療服務。
文革后,中國開始采取重大措施改善并強制推行計劃生育和人口控制工作。中國的強制性獨生子女政策引發眾說紛紜,但中國對此做出的莊重政治承諾,以及由此帶來的優良接生服務卻鮮被提及。該體系設立了許多人手充足且設備完善的計生診所,并將服務擴展至村一級。而印度并未做到這一點,絕育場所定期發生感染和死亡事件。
來自中國醫療體系的最后一個經驗是保持特定程度的監督、控制和處罰水平。中國對醫療項目的各個方面都細致入微,并事無巨細地嚴密監控醫療服務。若表現極差,管理人員將被處以調離工作崗位或開除的懲罰。在值班時間內,相關醫護人員都必須在崗并為公眾服務。但在印度,我們無法對員工實行如此嚴明的紀律。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每天,印度都有30%的醫療和教育部門的值班人員不在崗。
我們希望莫迪和其他政要關注一下中國是如何提高健康水準的。沒有健康的勞動力,我們就不能實現“印度制造”的夢想。(作者迪利普·馬瓦蘭卡爾、JK·薩蒂亞,王會聰譯)
※ ※ ※ 本文純屬【生活小貼士】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