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新百家姓,你排第幾?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6-01-23 18:09 評論:0 點擊:2565
“我們李姓現在是中國第一大姓了,你們孫姓排第幾?”1月19日上午,在鄭州市84路公交車上,一位乘客與旁邊的朋友交談著。最近一段時間,相同的話題成為了眾多鄭州人茶余飯后的談資。與此同時,談論姓氏成為全國各地的一個熱點,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傳媒上,有關姓氏的話題形成一輪新的思潮。
這個事實的形成顯然與袁義達有關。
袁義達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7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一直從事人類群體遺傳學的研究,創建了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學。
1月10日,袁義達與中華丘氏宗親聯誼會會長邱家儒合作完成的最新調查《中國姓氏統計》公布于眾,這項調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姓氏研究項目的支持下用兩年時間完成,按照人口多少排序,排出了當今新百家姓。調查分縣、地區、省、國家共4級,涉及1117個縣,2.96億人口,各個省份都有分榜,新百家姓榜前十名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
“研究中國幾千年來姓氏的演變、遷移,找出其中規律性的東西,用于生物遺傳學研究,是這次調查的根本!1月19日,袁義達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新中國50年來一共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人口普查,但對于姓氏的調查卻是空白。眾所周知,人類在遺傳上,男性是通過獨有的Y染色體進行的,而中國人的姓氏基本上都是父子相傳!耙虼耍覀冊O想通過對姓氏的研究建立翔實龐大的數據庫,從而用于生物遺傳學,尤其是中國人的遺傳性疾病的研究,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我們考察的歷史從宋元開始直至當今,最終的結果與設想吻合———我國的姓氏分布是均勻的、穩定的。調查共得出4100個姓氏,頭300個大姓占據了總人口的94%!
據袁義達介紹,他們還將陸續發表中國前300個姓氏的數據和分布地圖,重新出版《中國姓氏大辭典》,包括至今已收集到的23000多個姓氏,以推進姓氏文化產業的發展。
新百家姓引來爭議
任何一個新鮮事物的出現都會引起爭論,“新百家姓”的出籠也無法避免。作為直接的對抗是由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編纂的老《百家姓》,這個形成于千年之前的蒙學教材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它的排序沒有嚴格按照姓氏人口數量來排列,主要是講究句句押韻、朗朗上口、好學易記。被廣泛爭議的是,新百家姓出籠有無必要?古今百家姓孰好孰壞?
“這項耗費肯定不菲的新百家姓排名要來何用呢?”1月11日,在新百家姓出籠的第二天,《南方日報》發表了一篇署名潮白的文章質疑說,“‘新百家姓’對于研究中國人Y染色體多樣性、疾病的分布、漢民族源流以及其他學科領域的說法有些玄乎,幾千年的發展,中國的姓氏早就‘亂’了,很多是因為人為的因素導致姓氏的變數。古百家姓同時可以作為一種讀物,像《三字經》《千字文》一樣,承擔了蒙學教材的功能,今百家姓倒是有科學的意味了,卻不過是一群干癟癟的姓氏堆積,刻薄地說,僅僅方便了誰的姓現在排第幾位,到那項成果里自己能數清楚!
在網上,此觀點的擁躉者眾。相同的質疑不僅來自時評家,更有一些科研機構的專家,對新百家姓的出籠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陳勇認為,老百家姓每組最后一個字都考慮押韻,因此排序沒有嚴格按照姓氏的數量。而且老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經》。而新出爐的百家姓卻沒有這方面內容,只是按人口多少進行的一個姓氏排序,顯得十分淡薄空洞,沒有實際意義。
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都編制了百家姓,都與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傳統觀念有關。事實上,在大家的爭論中,一個關乎百家姓意義的要點凸現出來:幾千年來,在中國人的姓氏穩定傳遞過程中,中華民族的文化也得以代代相傳。
推出者稱其有雙重價值
事實上,新百家姓出籠后引發的爭議,也給百家姓標上了文化與科學的雙重價值標簽。
“我們不僅看好新百家姓的文化價值,更看好其科學價值!1月1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主持完成這項調查的負責人袁義達說,新百家姓更多的成分是其科學價值,作為一個遺傳與發育方面的專家,他主持這項研究的初衷是“百家姓里蘊涵著遺傳密碼”。袁義達介紹,這次調查對于研究中國人Y染色體多樣性、疾病的分布、漢民族源流以及其他學科領域,都有可能提供新的線索和參考,具有極高的研究和實際使用價值。姓氏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而深廣,新百家姓不僅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更應該成為推動相關學科研究與發展的新起點。
作為一項更為現實的作用,支持“新百家姓”的聲音,則認為現代社會需要新的排序,適應了社會的發展,甚至在尋根旅游、發展姓氏文化產業等商業前景方面提出建議。
而在力挺耳熟能詳的古代啟蒙讀物《百家姓》的支持者眼中,百家姓的文化韻味和歷史內涵則無可替代。
現實中的姓氏與尋根熱潮
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改版之后,引起不少人的興趣,紛紛對照新順序找自己的姓氏究竟位列第幾,而一些傳媒也選準時機圍繞姓氏展開各種話題,在全國掀起一輪姓氏熱潮。
“我叫屠娟,一聽很像‘杜鵑’,多數同學以為我就叫‘杜鵑’,從來沒有留意過我其實不姓杜!1月16日,上海市28歲的某公司職員屠娟接受當地一家媒體的采訪時說。她之所以訴說名字背后的尷尬,起因是上海的媒體《新聞晨報》在新百家姓出籠之后,圍繞讀者高度關注姓氏的契機,推出了一個“我的姓氏,我的尷尬”的專欄,刊發了發生在普通百姓身邊的姓氏尷尬故事,讀來讓人唏噓不一。
《新聞晨報》的這一創意并不新鮮,近10天來,在全國,有數十家傳媒都紛紛圍繞姓氏大做文章,甚至為一些生僻的姓氏開展了尋根活動。
“我姓‘姓’,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歷!1月19日,河北張家口籍讀者姓曉睿發帖,請求重慶的一家媒體為其尋根問祖,并想打聽一下重慶有沒有他的“家門”。姓先生在帖子中說,在新百家姓中看到重慶有這個姓,希望能搞清這個姓的來歷。
與普通民眾關注自己的姓氏不同,河南政府組織的大型活動中也加入了姓氏文化的內容。而在鄭州即將展開的“春滿中原”春節系列社會文化活動中,“2006新百家姓商都大團圓”也被作為一項重要的活動出現在河南人民群眾的面前。
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如果發現別人跟自己是同姓就會備感親切,這個習慣并不局限于中國。在新百家姓公布之后,排在倒數第一位的生僻姓氏“難(讀去聲)”就引來了韓國的尋根團。
袁義達告訴記者,他們在山西調查中發現4個“難”姓村,引起韓國方面的注意。韓國文化署聽說了這個消息后,馬上組織了一個“尋根訪問團”來到中國,“難”姓在韓國人看來,就是自己的根源。
新百家姓的出籠,在全國甚至世界上都掀起了一輪姓氏文化、尋根的熱潮,這正切合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事實上,宋朝書生撰寫的《百家姓》,作為其后幾百年間兒童的啟蒙讀物,已經告訴一代又一代國人,姓氏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設想中的姓氏產業鏈條
“一種文化的興起,會帶動一個新的文化產業的興起!敝鞒中掳偌倚照{查的負責人袁義達說,百家姓里還蘊涵著巨大的經濟效益,每一個人都有尋找自己來自哪里的心理,這幾年,文化旅游、尋根旅游也在慢慢興起,而這本新百家姓,能給這些行業提供重要的數據。
“其實,百家姓里是有商機的。”1月18日,河南天下博客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褚先生說,致力于文化產業開發的他一直在關注姓氏文化,他認為姓氏文化本身孕育著巨大的生產力。
褚先生說,以姓氏文化為核心的產業,今后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有中國特色的行業,隨著產業的發展,必將會產生以姓氏為核心的知識產權和專利,這個產業的利潤空間是巨大的。由姓氏衍生的尋根旅游、文化研究等,可直接嫁接到現實的招商引資等活動中。譬如,許多海外華僑尋找到自己祖輩的故鄉后,出錢修補自己的家譜,這個過程中,也會為當地帶去發展經濟的機會。
“接下來,我們要搶先打造姓氏文化的產業,在全國還未形成熱潮時,搶一個先機!瘪蚁壬硎。
而今后自稱將致力于姓氏文化產業的袁義達,也表示姓氏文化本身蘊藏著巨大商機。“尋根問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尋根的科學性是現代社會的需要,也是增強和激發民族凝聚力和提倡和諧社會的基本。姓氏文化孕育著巨大的生產力,傳統的優秀文化定會產生新型的文化產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關姓氏尋根的中文網站有200多個,近年來編輯出版的姓氏叢書有10多種,國內許多姓氏的祖居地或發祥地還成立了尋根服務團、舉辦姓氏文化節、開展姓氏尋根旅游等活動。
※ ※ ※ 本文純屬【陽光美女】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