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9-02-21 11:52 評論:0 點擊:1932
假如你在炒股,你可以不知道巴菲持,但不可以不知道凱恩斯。1936年面世的《就業、利息及貨幣通論》,標志著"凱恩斯主義 "的誕生。當前中國政府正在推行的大手筆經濟刺激政策,正是"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的應用,也是中國股市率先突圍的最核心的動力。
當下,從共和國總理到全國人民無不在關心中國股市。周二、周三兩則謠言引發股市暴跌,一則是銀監會在清查央行票據流入股市;另一則是人民幣將貶值至7以下。周四,銀監會出來辟謠稱并未查央行票據流入股市;國家發改委發布澄清聲明:"貶值的報道純屬捏造"。不難看出各級官員對股市的呵護。
股市和個股漲多了回調是正常的,但回調不會改變螺旋式上升的趨勢。提振中國經濟無非兩大要素:一是加大投資規模,二是拉動內需消費。4萬億投資規模和提振十大產業復蘇打響了投資的第一槍。那么,拉動內需的第二槍是什么呢?那就是股市的恢復性上漲。
首先,股市不漲,消費的中堅群體中產階級資產被冷凍,拉動內需就是一句空話。如果說華盛頓為美國締造了最現代的民主政體的話,那么亨利·福特,他一手締造了美國的中產階層就是更大的進步,正是中產階層造就了美國經濟的崛起。改革開放,誕生了中國的中產階層。搖籃中的中產階層又面臨著成長的煩惱,股市的頹敗使他們營養不良。真實數據揭示:2007年新開戶的一億股民,有一半正是中國新生的中產階層代表,他們是城市的中小企業主和白領高薪階層,手中持有大量現金,有房有車,但不諳理財之道,在牛市的誘導中把資產投入了股市或購買了各類基金。一年時間,大盤從6100點淪落到1600多點,讓他們體驗了從天堂到地獄的夢魘。由牛轉熊的股市導致市值20萬億蒸發。按每個有效賬戶算損失了38萬。也就是說,一場股災,把中國剛剛崛起的中產階層全線套牢徹底冷凍了。國內一家財經網站聯合國內最專業調查機構新華信集團發起《中國散戶報告》系列調查,披露出如下數據:你用于炒股的資金規模有多大?20萬以上的占了41.57%;你投入股市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什么?多年儲蓄占了76.41%;你目前投入股市的資金占財產的比例70%占61.75%;你目前炒股的收益如何?虧損50%-80%占了52.71%;你的生活水平受股市下跌影響有多大?生活水平明顯下降,節衣縮食減少娛樂活動占了59.69%。通過這些調查不難解讀出中產階層受傷最重。某著名國際投行通過調查測算出:股市70%的跌幅使投資者損失了相當于年收入83%的財富,降低了城鎮居民消費4.6個百分點,被股市消滅的城市中產階層財富是最有消費能力的社會中堅群體。倘若中產階層資產被冷凍,不能買車、買房,買奢侈日用品,難道靠農民、農民工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溫飽型消費能拉動內需嗎?按股市值蒸發了20萬億算,假如中產階層其中有20%能轉化為社會的購買力,就能占2007年GDP總量的15%。因而,拉動內需 ,讓中產階層被冷凍的資產復活,就必須讓股市"漲"聲響起來!
其次,股市不漲,股市直接融資功能難以恢復。4萬億投資規模很大,但是間接投資,是恢復經濟的"一個輪子";而另一個直接融資的"輪子"因股市硬著陸而爆了"胎"。股市暴跌,使資本市場的所有功能喪失殆盡,股市的經濟晴雨表也嚴重失準。包括中國建筑,光大證券的33家已過會公司發不出股票,213家已確定了增發價的待增發公司跌破了擬定增發價,96%的新股跌破了發行價,而已經增發的公司幾乎無一例外的跌破了增發價。再融資難,不僅導致一些上市公司資金斷裂,實體經濟業績下滑,還造成大股東"不能融資就減持大非套現",越跌越賣,形成虛擬資本轉化不了實體資本,實體資本又套現虛擬資本的惡性循環。
在全球經濟危機"包圍圈"勢態下,我國經濟要用擴大內需來突出重圍,就必須補好直接融資這個"胎"。在非常時期通過更快,更重,更有效的措施來恢復股市的活力。恢復股市的賺錢效應,"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而不是"蒸發居民財產性收入",讓居民有錢消費作為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要讓股市走出低迷,信心的恢復是重中之重。要叫醒全體股民,恢復市場信心,打出股市壓抑已久的"透氣的洞",就必須理順產業資本和虛擬資本的關系,拿出實質性根本解決大小非問題的方案,鼓勵各類長線資金入市,改變新股發行制度和現有基金無論盈虧都提管理費的弊端。扎扎實實搞好上市公司質量,落實再融資必須同分紅掛鉤的新政,加大對投資者的回報,推出創業板和股指期貨,讓股市恢復融資和經濟晴雨表功能!

如果你是池塘里的一只鴨子,由于暴雨的緣故水面上升,你開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但此時你卻以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