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春聯讓春聯“活”起來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0-02-12 15:39 評論:0 點擊:3382
“庚寅迎虎虎虎生威,新春賀歲歲歲平安”“五湖四海皆春色,萬水千山盡得輝”“春臨大地百花艷,節至人間萬象新”……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家家戶戶都要貼上一副春聯。民俗專家表示,張貼春聯,是中華民族所獨有的文化現象,反映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和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有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边@是宋代王安石詠春節的《元日》。詩中所詠的“桃符”就是古代春聯的前身。張貼春聯,是中華民族所獨有的文化現象。紅艷艷的春聯,給新年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和喜慶的氣氛。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方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批”貼于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方”也叫“門葉”,多貼在家具上。
春聯成為中國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和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但遺憾的是,現在的春聯都是機器流水作業的產物,缺乏文化內涵。王來華建議,春聯一年就貼這一次,公眾最好親自手寫或者找別人代寫,讓春聯“活”起來。
※ ※ ※ 本文純屬【洛凌】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