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評說銀行收費浪潮:銀行業的盈利模式開始轉變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6-08-17 10:24 評論:0 點擊:1533
從ATM機取款收取手續費,借記卡收取年費,電話銀行收取年費,提前還款收取違約金,到小額賬戶收取管理年費,跨行查詢收費等,目前銀行業的收費項目是越來越多。對這些名目繁多的新增收費項目,社會各界眾說紛紜,褒貶不一。
筆者認為,收費浪潮是四大國有銀行(指工、農、中、建四大行)股份制改造引發的延時性社會效應。在廣大消費者的印象里,四大國有銀行仍然是具有國有資產單一資產性質的概念,消費者仍然要求其繼續提供免費服務。正是這種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與其目前的銀行業改革不斷深化,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及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現實生存環境發生了直面的碰撞。
收費浪潮也在昭示著我國銀行業的盈利模式開始轉變。從傳統的單一追求存貸利差,到目前銀行開始盈利結構和方式的調整。這跟我國政府目前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背景有關,同時也是銀行自身在探索著向現代化銀行邁進的表現。一直以來,在國內商業銀行的盈利結構中,利息收入占據了大部分份額,這和國際上的先進銀行如花旗、匯豐等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在它們的收入結構中,非利息收入也即普遍意義上的中間業務收入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加大中間業務收入已經成了國內銀行業擴展收入來源、調整收入結構的突破口,也符合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趨勢。
市場經濟下的銀行是企業,這是人所共知的。作為企業,銀行有權力通過優化自己的品種結構、優化選擇自己的服務對象、優化配置自己的資源,來改善自己的經營狀況;銀行的服務收費不過是一種正常的市場化交易行為。
但銀行服務收費不能僅僅“一收了之”。在消費者與銀行(即買方與賣方)的博弈中,客觀上要求銀行自身要做到成本精細化核算與管理。此次收費浪潮引發的爭議,實際上是我國銀行業在股份制改造前長期存在的經營與管理問題的一次暴露,也就是說引發爭議是必然的。
客戶為銀行服務掏腰包的時候,必定會考慮自己購買的服務是否物有所值。客戶在付費的同時,必然也對服務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提供收費服務的銀行權責利對等,就必須讓客戶享受到他們應當享受的權利,否則收費服務就成了一種壟斷行為。為此,首先,實行服務收費后,銀行必須認真進行成本核算。通過成本核算,將自身的業務做精做細,幫助客戶提高理財水平。其次,銀行應進行積極的金融創新,調整現有金融產品結構,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服務項目,既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又能讓社會公眾充分感受到銀行服務帶來的便利。
當然,在收費時代到來時,提供服務收費,可以提醒、敦促廣大個人儲戶學會合理配置自己的金融資產和信用資源。對儲戶來說,銀行服務收費意味著私人資產管理成本的增加。規避這種風險的辦法有很多,例如關掉不必要的賬戶、對活期與定期存款實行合理組合、把金融資產盡量集中于一個金融機構、減少異行轉賬的機會等。而調整自己的銀行賬戶構成、合理配置私人金融資產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理由,這就是實現個人信用資源的累積。
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消費者維權意識的自覺性也在提高,此次收費浪潮引發的爭議,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認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持科學的發展觀對待我國銀行業不斷深化改革過程中引發的社會問題。
此外,此次收費風波對于銀行和消費者都是一次認真思考我國銀行業改革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與現象的機會。銀行和消費者在這場博弈中,會對目前銀行業改革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消費者也應該考慮如何調整消費理念。在能否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等問題上,這是一個過程問題。但很明顯的是,不能否定銀行業自身尋求改革這一正確做法,更不能依此將問題泛化為阻礙深化改革的理由。

子曾經曰過:相信我,沒錯的。歐耶!
※ ※ ※ 本文純屬【子曰】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