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GDP為何“滯后”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1-02-15 08:25 評論:0 點擊:2532
根據世界銀行2010年12月15日統計數據庫的數據,2009年,GDP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是美國(141190億美元)、日本(50689.96億美元)、中國(49854.61億美元)、德國(33300.32億美元)、法國(26493.9億美元)、英國(21745.30億美元)、意大利(21127.80億美元)、巴西(15734.09億美元)、西班牙(14602.50億美元)、加拿大(13360.68億美元).
“金磚四國”(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中的其他兩塊“金磚”印度和俄羅斯分別排在第11位(13101.71億美元)和12位(12318.93億美元).
除去被廣泛認為是新興經濟體第一梯隊的“金磚四國”外,第二梯隊的墨西哥、韓國、南非、波蘭、土耳其、埃及等“新鉆”國家則分列第14位(8748.10億美元)、15位(8325.12億美元)、31位(2853.66億美元)、21位(4300.76億美元)、17位(6146.03億美元)、42位(1884.13億美元).
而在東亞新興經濟體中,印度尼西亞擠入第18位(5402.74億美元)、泰國位列32位(2637.72億美元)、馬來西亞則擠入第40位(1930.93億美元).
而在非洲國家中,除了南非外,GDP總量擠入世界前50的則為阿爾及利亞(第50位,1405.77億美元).
人均GDP之比較
多數分析認為,GDP是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標,相對于GDP總量,人均GDP能更好地反映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不過,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于1月下旬在國務院新聞辦介紹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也表示,既要看到中國經濟總量在不斷增加,經濟實力在不斷增加,更要看到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要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人均GDP數據排名,2009年人均GDP世界排名前十的國家依次是,盧森堡(105044美元)、挪威(79089美元)、卡塔爾(69754美元)、瑞士(63629美元)、丹麥(55992美元)、愛爾蘭(51049美元)、阿拉伯聯合酋長國(50070美元)、荷蘭(47917美元)、美國(45989美元)、奧地利(45562美元).
前文列出的GDP總量排世界前十的國家,只有美國進入人均GDP排名前十位。
GDP總量排名前十的國家中,人均GDP排名分別為:美國第九位,日本18位(39738美元)、中國95位(3744美元)、德國17位(40670美元)、法國位列16位(41051美元)、英國22位(35165美元)、意大利23位(35084美元)、巴西56位(8121美元)、西班牙位列24位(31774美元)、加拿大位列第19(39599美元).
“金磚四國”中的印度和俄羅斯的人均GDP則分別排在132位(1134美元)和52位(8684美元).
人均GDP居首位的盧森堡人均GDP數量是中國的28倍,美國則是中國的12倍多,此次GDP總量被超越的日本,2009年人均GDP是中國的10倍多。
而在“金磚四國”中,巴西和俄羅斯的人均GDP均為中國的兩倍多。
同時,在非洲國家中,赤道幾內亞人均GDP排名36位(15397美元)、塞舌爾排名51位(8688美元)、南非排名71位(5786美元),以及88位的安哥拉(4081美元)等的人均GDP排名均在中國之前。
馬建堂也稱,按照聯合國的貧困標準,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標準,中國大約還有1.5億的貧困人口,這就是中國的國情。
經濟結構之憂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此前就相關問題對本報分析稱,人均GDP包含著更為豐富的含義,創新產品需要有更高的消費能力才能有市場,人均GDP提高,人們對產品的質量、對產品是否符合低碳等環保要求將更加關注,也更加有能力承受這些要求帶來的成本提高。他認為,只有人均GDP實現足夠的增長,才可能實現更健康的經濟增長方式。
除了人均GDP仍與發達國家、其他新興經濟體,甚至一些非洲國家存在差距外,中國在產業結構、勞動生產率等諸多方面仍與發達國家存在距離。
專家們也普遍認為,在承認中國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也要強烈關注中國經濟存在附加值低、污染比較嚴重等增長方式的問題。
※ ※ ※ 本文純屬【天南】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