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廣交會介紹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6-11-10 13:30 評論:0 點擊:2045
一年兩度的廣交會,分別是在春季的4月15日-30日和秋季的10月15日-30日。今年第100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于2006年10月15日至30日在廣州舉行。在剛剛結束的廣交會上,參展企業達1萬4001家,為歷屆之最。
“廣交會”為何結緣廣州:每屆“廣交會”云集國內外客商近50萬人,他們的衣食住行,保守估計給廣州帶來的直接經濟收入高達60億元以上。“廣交會”是怎樣誕生的?又是什么原因讓“中國第一展”落戶羊城?一起跟謝曉琳去回顧一下。
說起廣交會的百屆歷程,不能不說“廣交會”最初是如何誕生的。新中國成立初期,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大量建設物資如橡膠、化肥、鋼材、機械甚至瀝青,都需要從國外進口,但進口所需的外匯卻很難得到。怎么打破西方封鎖,獲得外匯?1955年秋至1956年春,廣東省外貿系統舉行了幾次小型的物資出口交流會,參會的國內外商人比較踴躍,每次交流會均成交幾百萬到上千萬美元。1956年,廣東省外貿局向中央建議在廣州舉辦一次全國性的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同年11月,會期長達兩個月的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在廣州舉行。活動匯集了當年我國主要出口商品近萬種,各個交易團與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五千多客商達成了5000萬美元的交易額。
這是中國出口商品第一次按系統、有組織、大規模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也是廣交會的“試驗田”。1957年,中央決定在廣州舉辦“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
交易會為什么選在廣州舉行呢?今年75歲的原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副總經理的劉采鵬說,解放后,各口岸的廣東籍及國內其它地區的買辦商人、各國洋行都遷至香港,新中國的貿易多由定居香港的買辦來完成,所以把中國商品交易會放在臨近香港的廣州是最合理的。“當時之所以(選擇廣州)是因為帝國主義封鎖禁運,廣州毗鄰港澳,它有天時地利的優勢,邀請人也方便,進來也方便。
但是受歐盟理事會通過的對中國產皮鞋征收16.5%反傾銷稅的仲裁決定(歐盟理事會在本月5日做出決定,從10月7日起分別對中國和越南生產的皮鞋征收16.5%和10%的反傾銷稅,征稅時間從原定的5年縮短到2年),導致本次廣交會上鞋類產品訂單數量發生變化,也影響到中國制鞋行業7萬人的就業。
魯建華昨天說:“從目前情況看,歐盟在本次廣交會上的采購情況依然良好,客戶整體數量沒有減少,他們還會采購其他很多類別的商品。”
解決目前中國外貿摩擦危機,發展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出口是最好的出路。而本屆廣交會上高新技術和自主品牌就是一大特點,將集中展示商務部培養在世界上獲得認可的中國品牌。
※ ※ ※ 本文純屬【草莓緹艾摩】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