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前話粽子 盤點各地粽子之"最"
字體:
大
中
小 發(fā)表日期:2011-06-02 12:39 評論:0 點擊:1514
端午節(jié)吃粽子,各地特色粽子一覽無遺。由于各地的飲食習(xí)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fēng)味,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以下這些,而其中山東粽子的輩分最大。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2/121486626_11n.jpg
嘉興粽子
嘉興粽子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當(dāng)推“五芳齋”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稱。它的粽子從選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后腿精選,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滲入米內(nèi),入口鮮美,肥而不膩。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2/121486626_31n.jpg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
,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2/121486626_51n.jpg
山東黃米粽子
山東粽子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里,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dāng)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制品風(fēng)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jù)食客習(xí)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2/121486626_71n.jpg
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yīng)的大多數(shù)是糯米粽。在農(nóng)村中,仍然習(xí)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fēng)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shù)也采用果脯為餡。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2/121486626_91n.jpg
廣東粽子
廣東粽子
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咸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diào)配為餡的什錦粽,風(fēng)味更佳。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2/121486626_111n.jpg
四川粽子
四川粽子
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講究,工藝復(fù)雜,其口味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適口,風(fēng)味獨特。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2/121486626_131n.jpg
閩南粽子
閩南粽子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粽皆馳名海內(nèi)外。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diào)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2/121486626_151n.jpg
臺灣粽子
臺灣粽子
臺灣粽子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燒肉粽最為流行,包括有豬肉、干貝、芋頭、蛤干、鴨蛋等,成為終年可見的傳統(tǒng)小吃。
此外,還有貴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涼粽”、蘇北的“咸蛋粽”、上海的“咸味粽”、云南的“火腿粽”等各具特色的粽子。
※ ※ ※ 本文純屬【兵心】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guān).※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