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1-08-25 08:51 評論:0 點擊:2068
每年全球鐵礦石的現貨市場價值達到2000億美元,僅次于原油,而中國的鐵礦石交易量就占全球總量的50%以上,且對外依存度也在50%以上,可見中國在全球鐵礦石市場中的重要地位。2009年新加坡交易所率先推出了鐵礦石掉期交易,填補了市場空白。2011年8月12日,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鐵礦石期貨,這是繼2011年1月29日印度商品交易所(ICEX)推出首個鐵礦石期貨后,全球第二個推出鐵礦石期貨的交易所。鐵礦石期貨以及掉期交易的推出與發展,為全球鐵礦石供應商、貿易商以及終端用戶規避市場風險提供了途徑。
印度鐵礦石期貨與新加坡鐵礦石期貨雖有一些共同點,但差異較大。
兩合約的相同點:從合約來看,兩個鐵礦石期貨均以62%品位的鐵礦石CFR中國青島(北方港口)作為交易標的,合約大小為100噸,最后交易日均為合約到期月份的最后一個工作日。合約最小變動價位,經過匯率折算,基本均為0.10美元/噸。
兩合約的差異:第一,計價方式存在差異。印度鐵礦石期貨以盧比計價,主要考慮印度貿易商的便利性,同時還受匯率波動的影響;而新加坡鐵礦石期貨以美元計價,以吸引全球投資者參與。第二,交割方式存在差異。印度鐵礦石期貨以實物交割為主,交割單位為500噸;新加坡鐵礦石期貨以現金交割,合約到期后通過現金劃轉了結頭寸。第三,最后交割結算價存在差異。印度鐵礦石期貨交割結算價以合同到期一個月的TSI國際現貨價格平均價折合成盧比的價格,而新加坡鐵礦石期貨以最后交易日《金屬導報》公布的MBIO指數來確定。眾所周知,目前全球主要鐵礦石指數分別是普氏指數、TSI指數和MBIO指數,這些指數是通過不同的機構收集并計算出每日的鐵礦石價格信息,因此,鐵礦石期貨采用這些鐵礦石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指數化定價的進度,同時也為期現收斂提供了依據。
兩個鐵礦石期貨合約對比
http://i9.hexunimg.cn/2011-08-24/132760981.jpg
兩個鐵礦石期貨合約對比
新加坡鐵礦石期貨(SMMBIO)上市時間很短,但已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目前主力合約(2011年8月31日到期)的日均成交量為24.83手,約為2483噸,當前持倉量為21手,約為2100噸。從交易情況看,新加坡鐵礦石期貨具備較大的市場潛力。
新加坡鐵礦石期貨的成交量與持倉量
http://i5.hexunimg.cn/2011-08-24/132760982.jpg
新加坡鐵礦石期貨的成交量與持倉量
IRONORE62F31MAR11是印度鐵礦石期貨上市的第一個合約,即2011年1月29日上市、3月31日到期的鐵礦石期貨。上市一個月,每日成交量均保持在100手以上,最高時曾達到近300手,市場成交活躍,而目前主力合約每日成交量下降至100手以下。筆者認為,原因之一就是以盧比計價增加了匯率波動的風險,同時也暴露出交易的一定局限性。
印度鐵礦石期貨的成交量與持倉量
http://i9.hexunimg.cn/2011-08-24/132760983.jpg
印度鐵礦石期貨的成交量與持倉量
(IRONORE62F31MAR11合約)
除了鐵礦石期貨,現貨商還可以參與鐵礦石掉期交易。目前全球有4家交易所推出了鐵礦石掉期交易業務,即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倫敦清算所和美國洲際交易所,這里我們僅對新加坡交易所的鐵礦石掉期交易做簡單介紹。
掉期交易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交易形式。雖然掉期交易以高風險著稱,但從成交與持倉情況來看,全球掉期交易的成交與持倉均在穩步攀升。新加坡交易所于2009年4月推出場外鐵礦石掉期交易,2011年7月成交量達到7845手,折合392.25萬噸,持倉量達到6255手。
與場內期貨交易相比,掉期交易有以下特點:第一,掉期交易是場外一對一的交易,不同于場內的集中交易方式。第二,掉期交易的合約是非標準化的,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確定合約條款,因此流動性相對較差。第三,掉期交易的非標準化給投資者帶來了較大的靈活性,可按自身需要進行交易。第四,掉期交易的交割方式可由買賣雙方自行議定,實物及現金交割均可,而場內交易則由交易所規定。第五,掉期交易的信用風險由買賣雙方自行承擔,風險程度較大,而場內交易的信用風險由交易所或結算所擔保,風險相對較小。
從2010年二季度開始,全球鐵礦石維持40年的年度協議機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季度定價機制,同時,指數定價、月度定價的呼聲接踵而至。隨著定價周期的縮短,現貨礦的比重由原來的30%上升至當前的60%以上,無論是礦石供應商、貿易商還是終端企業,都面臨著波動日益劇烈的礦價,因此,了解全球鐵礦石衍生品市場有助于現貨商規避市場波動風險。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