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盤點2006年國際熱點事件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6-12-26 16:54 評論:0 點擊:1586
驚天的核試爆,血腥的伊拉克,起伏的油價,熱鬧的太空,變暖的地球……這些最重的印記,屬于在喧鬧中前行的2006年。
朝鮮核試爆:“最嚴重的關切”
2006年10月9日上午10點36分,朝鮮咸鏡北道一帶的神秘地震波牽動全世界,隨后朝鮮政府正式宣布:“安全、成功地”進行了核試驗。舉世震驚。
朝鮮核問題由來已久。布什政府堅持敵視朝鮮的政策,將朝鮮定義為“無賴國家”、“邪惡軸心”、“暴政前哨”。對此,朝鮮政府高度警惕。自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后,朝鮮緊迫感加劇。因此,利用美國身陷伊拉克之機,朝鮮政府加快開發核武器,為自身安全謀求終極保障。
朝鮮悍然核試爆遭到全世界普遍反對。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718號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最嚴重的關切”,并決定對朝鮮采取制裁措施。
東北亞安全局勢是否因此“雪崩”?旨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六方會談在時隔13個月后重新開始這一事實給出了回答。
【同類搜索】:
伊朗核談判曲折,前景難測。2006年開始的第3天,伊朗宣布重啟已停止兩年多的鈾濃縮活動。此后圍繞伊朗核問題的糾纏至今未休。伊朗總統內賈德堅信,伊朗正面臨幾百年來最好的發展機遇,伊朗在堅持“核研究”的同時,繼續周旋于大國之間。
伊拉克:最“昂貴”的戰爭
3年前,躊躇滿志的美軍侵入伊拉克;3年后,深陷泥潭的美軍在血雨腥風的伊拉克交出這樣一份清單:
死亡:超過2942名。
受傷:接近20000名。
費用:超過3500億美元。
戰亂的結束依舊遙遙無期,而美軍的開銷以每天2億美元的速度增加。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稱,美國在伊拉克的戰爭費用2010年將達到5000億美元,其開銷將大大超過越南戰爭,從而成為二戰以來美國參加的最昂貴的一次戰爭。
這場戰爭的“昂貴”,還體現在美國共和黨和布什政府為之付出的慘重代價。在中期選舉中,共和黨自1994年以來首次失去了對兩院的控制權;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黯然辭職。曾把希望寄托在扎卡維被擊斃、薩達姆被判絞刑上的布什政府,正苦思對伊新政策。
【同類搜索】:
2006年美國在中東陷入全面困境。巴以爭端未平,黎以沖突又起。約旦國王說:中東存在爆發三場內戰的危險。他指的是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黎巴嫩。
拉美左翼:最迅速的擴張
2006年是“拉美大選年”,有10個國家先后舉行了總統選舉,左翼力量取得一連串的勝利,在巴西、委內瑞拉、尼加拉瓜、智利、秘魯、厄瓜多爾和哥斯達黎加等7國贏得了政權。其中,“反美斗士”奧爾特加在尼加拉瓜再次當選,罵美國“罵得最痛快”的查韋斯在委內瑞拉總統選舉中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親美派,把拉美左翼2006年的擴張推向了高潮。至此,“拉美已有3/4的國家政權掌握在左翼領導人手中”。
今天,美國和拉美的關系已降到冷戰結束以來的最低點,美國的新自由主義模式被大多數拉美國家拋進了深淵。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自由市場模式被注入拉美各國,如今,拉美是世界上財富分布最不均勻的地區之一,超過40%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查韋斯這些左翼領導人正是依靠實施脫貧計劃、給絕大多數窮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贏得了勝利。
【同類搜索】:
2006年1月16日,利比里亞的埃倫·約翰遜-瑟利夫宣誓就職,成為非洲第一位民選女總統。這位6個孫子的老祖母需要建設的國家,處于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行列,失業率和文盲率均高達80%。
油價:逼近80美元歷史最高
2004年開始增長的油價,在2005年得到強化,2006年達到高峰。漲,漲,漲,2006年1~8月份,國際油價一路攀升,原油期貨價格也一度逼近80美元大關。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6年國際平均油價為每桶69.2美元,比2005年上漲了近30%。
盡管目前油價在每桶60美元上下徘徊,但推動它攀升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石油進口國需求強勁,國際金融寡頭對石油市場的操縱,伊朗核問題等引發地緣政治動蕩,恐怖分子對石油生產設施的攻擊等。
【同類搜索】:
2006年世界經濟發展良好。世界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5.1%,但全球經濟失衡未能緩解,多哈回合談判全面中止。
熱鬧太空:迎來第一名女游客
30多年前,美國女企業家阿努謝赫·安薩里還是一名女童,著迷于科幻電視劇中的人物,他們能瞬時從一個星球飛到另外一個星球。30多年后的2006年,安薩里搭乘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升空,呆在國際空間站遨游太空10天,成為“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首名進入太空的女穆斯林”。
【同類搜索】:
2006年太空有點熱鬧: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首次將彗星塵埃樣本帶回地球;巴西人首次圓了航天夢;備受爭議的冥王星被“開除”,太陽系行星數目降為8顆;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智能1號”成功撞擊月球。
全球變暖:最嚴重的警告
“西伯利亞遭遇空前‘熱浪’”、“紐約力保曼哈頓不被淹沒”、“西藏冰川面臨下世紀消失風險”……2006年冬天出現的這類新聞,一再提醒2006年夏天已遭受“水深”、“火熱”煎熬的人類:全球正在加速變暖。
在西伯利亞南部,通常在11月,候鳥已飛走,哺乳動物已冬眠。而2006年11月,森林里仍然充滿令人不安的聲響,甚至有些地方的蒲公英和覆盆子,也不可思議地開花了。
2006年9月,美國科學家發表的研究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氣溫正接近百萬年來的最高值,相差不超過1攝氏度。英國環境大臣警告說: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動,這一環境災難造成的損失,將超過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所造成的損失之和。
【同類搜索】:
2006年10月,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美國的人口突破3億大關。作為世界最大的污染排放國,美國人均生產的垃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周盛平 王青)來源:《半月談》雜志
※ ※ ※ 本文純屬【雪后的陽光】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