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7-03-08 18:37 評論:1 點擊:1780
吃過六個小餛飩,服下幾片咳嗽藥,前天晚上7點10分,在家人的照料下,胡阿妹比平時提前了一點躺下入睡。13個小時之后,當女兒把早餐端至床前時,發現母親再沒有應聲,面容安詳仿佛還在沉睡之中。上海的壽星王胡阿妹在剛過完113歲生日不久走了。
面容很安詳仿佛在睡夢中
“上海最長壽的人離世了。”接到這個消息后,記者于昨天晚上9點來到位于塘橋路上的塘橋二村。聽聞來意后,一位年輕人給記者帶起了路,“我就住胡老太家的隔壁,整個街道的居民都認識這位上海年紀最大的老人。”
順著巷子走約100米,圍墻開著一扇半米寬的小鐵門,迎面就是一個老式閣樓的小院落,還未進房門,香燭味和頌經聲便傳了來。“奶奶,您走好。”在20平米左右的客廳內,胡阿妹的外孫女陸女士正在跪拜上香。進門里墻的左邊桌上供放著故人的照片,“這是在奶奶生日時拍下的,黑白照,慈眉善目的樣子。”靠桌左右,放著5個花圈,“有自家親人的,有街道辦事處和老齡委的,還有奶奶生前一直關心和照顧著她的地段醫院的醫生。”陸女士將地上的跪毯擺正,“奶奶現在躺在自己的床上,干干凈凈的,蓋著被子,面容很安詳,仿佛在睡夢中一樣。”
最近支氣管發炎并出現尿頻
“奶奶走得很平靜。”長孫奚先生告訴記者,春節前天氣回暖那幾天,曾幫奶奶擦洗過一次,“當時曬了會太陽,晚上又把被褥全都換了,可能是太熱的緣故,奶奶第二天就有點著涼咳嗽。”老人熱愛勞動,從不挑食,也很少生病,身體不適時卻拒絕去醫院看病,“她一直這么堅持,理由是擔心破費,不愿麻煩人家。幸虧十多年來街道都很關心照顧,地段醫院的醫生也定期上門為奶奶做檢查。”之后身體情況有所好轉,“但最近5天來,咳嗽又來了,有時說話也會喘,還多了個尿頻的毛病,一個晚上要起身20來次。”在家人的“強迫”下,老人才去了趟醫院,“血壓,心跳都正常,只是支氣管有點發炎和出現尿頻的癥狀。”回家后,奶奶當著陸女士的面細細咽下了6個手工餛飩,“因為連日來的癥狀,陪著奶奶睡的母親晚上幾乎都沒怎么合眼,那天檢查回來,都有些累了,所以休息得比平時提前了點。”說到這里,陸女士眼睛濕了,“雖然奶奶是壽終安寢,可當母親把早點端到床前,發現她已故去時,我們還是感覺突然。”
四世同堂從不管家長里短
胡阿妹是地地道道的浦東人,27歲嫁到浦東塘橋,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已先于她去世,女兒現在已81歲了。胡老太家共有26口人,四世同堂。“她不嬌氣,身體很好,很少生病。”老太的孫子們回憶說,“她經常下地干活,在門口的園子里養養花、種種菜。8個孫子孫女、15個曾孫曾孫女都是她一手帶大的,我們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老太跟女兒、孫子和曾孫等十幾個人住在一間四合院式的房子里。
孫子奚向東說,“奶奶平時起居有點‘天人合一’的味道,天氣好的時候,早上不到五六點就起床了;天氣不好的話能睡到9點10點左右。但她每天都堅持午休兩小時以上,晚上七八點準時上床。”
胡老太家人說,老人每天跟大家吃一樣的飯菜,從不開小灶。她喜歡吃素菜、肥肉和去刺的魚肉。幾年前,老人的牙齒都脫落了。沒了牙,每天依舊有規律地吃四餐,細嚼慢咽,一點點磨進去。中餐和晚餐沒什么講究,早餐卻很固定。她的窗前擺著一罐蜂蜜和一罐芝麻,每天早晨起床后,先喝一大杯水,然后將牛奶、雞蛋、芝麻沖成糊狀,慢慢喝下去。100多歲時,每天還能摘菜、洗菜,拿著抹布把樓上樓下每個角落都抹得閃閃亮,一點也閑不住,甚至還會幫家人洗衣服。“她是個很和善的人,從不管家長里短的事情,也從不和人吵架。她只是單純地享受著每一件快樂的事情,比如和鄰居聊天,和孫子說笑,曬曬太陽或在院子里散步。”經歷了三個世紀的胡老太有一肚子的故事,一有空就喜歡拉住兒孫說從前的故事,讓他們珍惜現在的生活。
去年重陽節,中共上海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韓正還特地前去看望胡老太,稱贊了這個和睦的大家庭。
她永遠只記得人家的好
“奶奶是個典型的中國婦女,善良,勤儉。”陸女士回憶奶奶生前時一臉自豪:“她永遠懷有感恩的心,在最困難的時期,鄰居給的一顆蘋果,她可以記一輩子。現在晚輩繞膝,來看望時都帶著禮品,奶奶總不忘提醒我們要給鄰居們送點過去。她永遠只記人家的好,遇事也只往好的方面去想,從不把煩惱放心上。”一大家子人中,胡阿妹的話具有絕對的說服力,“每個人特別是孩子們,都愿意聽老太太的,說的都是簡單的道理,可就是不會有錯。”除了鄰居們,街道辦事處和地段醫院定期來為老人做檢查的醫生也經常被老人念叨,“他們都是奶奶口中的好人,雖然奶奶沒有工作,但早已拿到了每年300元左右的醫療費和每月600元的勞保。”雖然一輩子沒有出過家門,“但奶奶有這么多好心人的關心和照顧,生活很幸福。”
按照本地風俗和后輩們的安排,胡阿妹的遺體將在家保留三天。“明天我們會把奶奶從床上搬到大堂,接下來的兩天,還會有親戚和朋友前來悼念。”然后才進行“大禮”。“出殯后我們會將奶奶火化。生前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后輩們健康平安。如今老人安詳地離開了,我們替她感到高興。”
■鏈接 “壽星王”可能首次由男性摘取
隨著胡阿妹的仙逝,下一個“壽星王”將為何人,現在還是一個謎。根據《2005年上海市百歲老人排行》,排名前十的百歲老人中有四名是男性,而且排名均靠前。昨天,市老年學學會秘書長孫鵬鏢分析說,由于今年百歲老人統計數據還未出爐,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那么童玉民可能成為上海首個男性最高壽老人。
據悉,2005年上海的百歲以上老人共計600位,比2004年增加52位,其中男性132位,女性468位。孫鵬鏢介紹說,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06年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已達80.97歲,所以上海的百歲老人有上升的趨勢。他還分析說,原先百歲老人中每4個就有3個是女性,但這個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前幾年,上海排名前十的百歲老人都是清一色的女性。但去年男性在排名前十的百歲老人中占據了四個,這說明男性老人的健康狀況在好轉。
“高壽老人的壽命不是按年,而是按天來算。”說起百歲老人的長壽之道,孫鵬鏢表示,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如心胸開朗、品行善良,熱愛勞動,“堅持自己的事自己做”;堅持合適的體育鍛煉,基本不挑食,不吸煙,少飲酒,按時睡覺與起床;家庭
和睦,子女孝順;社會關愛,政府扶助。
■2005年上海市百歲老人排行
胡阿妹 女 1895/01/22 浦東塘橋街道
童玉民 男 1897/03/12 普陀甘泉街道
張松泉 男 1897/04/20 黃浦董家渡街道
何子恒 男 1898/01/21 盧灣瑞金二路街道
曾樂君 女 1898/04/12 靜安曹家渡街道
姚麗韻 女 1898/05/20 虹口曲陽路街道
許傳前 女 1898/12/15 浦東滬東街道
李素清 女 1899/01/04 浦東梅園街道
遲鳳閣 男 1899/09/11 楊浦五角場鎮
吳阿小 女 1899/09/25 閘北芷江西路街道

我是這樣想的,所以就這樣說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