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7-05-15 17:43 評論:0 點擊:2242
說的"二百五",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帶有貶意的"二百五",而是一個管理科學和人生哲學觀點,是關系一個人為人處世與日后命運的重要生活理念和心理素養.
今年5月,《廣州日報》刊登姜欽峰文章,文章說,美國人喬·吉拉德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有一次,吉拉德去參加一個葬禮,按慣例向所有人發了自己的名片,大約發出了250張。回到家里,他躺在沙發上閉目養神,忽然靈光一閃,想起自己以前參加過的幾個葬禮,每次發出的名片數量竟然驚人的相似,都在250張左右。吉拉德由此得出結論:每個葬禮上的人數都在250人左右,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一個人一生中真正有影響的交往人數大約是250人。得出這個結論后,吉拉德又用它來總結自己的推銷工作。他認為,如果自己得罪了一位顧客,那么失去的將是250個潛在客戶;反之亦然,如果自己獲得了一名顧客的好評,同時也就獲得了250名潛在的客戶。從此,吉拉德對每一個顧客都不敢稍有輕視,人緣好了,他的汽車自然也就越賣越多。吉拉德創下了一年賣出1425輛的紀錄,這一記錄被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至今無人打破。
后人把這一現象歸納為“超級二百五定律”,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理論。
每一個人有影響力的圈子是否是250人,我們不必深究,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及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地位的差別,可能有所不同。但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任何人都有一定的“熟人”圈子,也就是常人說的“人脈指數”或人際資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更加體會到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超級二百五定律”是管理學上的定律,對做生意無疑是十分有益的,甚至事關事業的成敗。但從社會學與心理學的角度看,這不僅僅關系到工作、關系到事業,更多地關系著一個人的生存質量與人生的發展命運。
一個人的生存質量,與親友、與人際關系的融洽程度有很大關系。沒有良好人際關系和人際交往的人內心往往是很痛苦的。不久前發生在美國校園槍擊案的兇手趙承熙就是一個沒有一個朋友的人,他極度孤獨,女朋友也交不上,他很痛苦。最終承受不了內心的“痛苦感"而殺死32人并開槍自殺。英國經濟學家不久前公布了對親情友情關系與個人感受的一個實驗結果,結果認為:經常與有良好關系的親友見面,一年中積蓄下來的“快樂”價值大約為8.5萬英鎊,約合17萬美元的加薪感受。這種感受在中國有多少價值我想不太好定,但給人快樂、幸福的感受是無疑的.
這就告訴人們、特別是青年人(因為年輕人人生經歷更長),不管對陌生的人還是悉熟的人,不管是有人在還是沒有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無緣無故地去傷害他人,傷害別人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在網絡世界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人莫名其妙地傷害別人、指責別人甚至互相爭斗。這種無緣無故地去“攻擊”別人,在不知不覺中做了不少傷害別人的事情。一方面,行為人不知不覺地在傷害自己的朋友,自己把自己隔絕到朋友圈之外,甚至給自己營建了一個龐大的使自己“時時可能受到打擊”的對立面。另一方面,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著自己的"攻擊性人格",不管別人對還是不對,只要不合自己心意就隨便“指責別人”、“攻擊”別人,天長日久,養成習慣,“天是老大,我是老二”,自以為挺“能個”,實際上一步一步地把自己逼向人生倒霉的歧途。有朝一日發現自己的處境艱難的時候,往往已經為時已晚,不管自己能否意識到個中原由,但自已苦頭吃定已屬無疑。
誰都希望快樂,但快樂需要親戚朋友的溫情與友愛,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誰都渴望幸福,但幸福需要親戚朋友的溫情與友愛,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都期盼成功,但成功同樣離不開親戚朋友的溫情與友愛,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
所有的親情、友情和人際關系,都要靠自己去構建,靠自己去爭取,告自己去維護,都在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之中,在自己手里的一筆一劃之中。行春風,得夏雨。播愛者受愛,我們每一個人,為了自己日后長久的幸福,多向社會、他人付出一點愛,來日方長。按照“超級二百五定律”,誰多播出一個愛,誰就可能獲得250個愛;誰多傷害了一個人,誰就可能多得到的是250個倒霉。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播出的是“一”,回報的也許是“二百五”。孰輕孰重,自己掂量吧!

我是這樣想的,所以就這樣說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