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激增迫近4萬億美元 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減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4-01-18 16:39 評論:0 點擊:927
3.82萬億美元!中國人民銀行1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創下歷史新高。全年新增規模則超過了5000億美元,其中第四季度新增1573.4億美元。
外匯儲備的增長顯示出目前外資流入仍然強勁。“如果注意到2013年四季度進出口順差為905億美元,10~11月的外商直接投資額為169億美元。這樣看來,四季度外資流入仍然強勁。”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稱。
在他看來,其原因主要是自三季度以來經濟前景改善,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預期的回潮以及境內外市場的利差。他預期,短期內這些因素將推動2014年一季度人民幣匯率的升值。
亞洲國家囤美元
來自湯森路透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日本以外亞洲13國的外匯儲備在2013年10~12月當季估計增長了3.2%,至紀錄高點6萬億美元,從而使得2013年全年增幅接近12%。亞洲國家中,印度和印尼兩國近期表現得最為積極:其中印尼通過出售債券籌集40億美元,印度則將與日本的貨幣互換協議規模從150億美元,擴大至最多達500億美元。
有分析認為,隨著美聯儲開始收縮量化寬松規模,這些國家(特別是嚴重依賴外資流入的國家)正在囤積美元,以防投資者倉皇撤出。
“此前市場預期美元貶值,使得東南亞許多國家在外匯儲備上實施了多元化配置,現在隨著市場預期未來一兩年內美元走強,他們增加美元配置是必然。”對于此現象,長期關注海外市場的一位上海宏觀分析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
中國目前已是美國的最大債權人,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達到1.3167萬億美元。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記者表示,這是因為亞洲經濟體國家的經濟增速較快;其次,隨著美國宣布QE退出,市場預期美元升值。
匯豐外幣策略環球主管潘達維(David Bloom)日前在北京對記者表示:“今年是美元將會展示繼續走高的一年。美元在2013年對一攬子貨幣都是走強的,除了歐元和英鎊。”
“因為歐元區現在面臨非常弱的經濟恢復以及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并且也剛剛經歷了銀行危機。所以從估值層面以及市場周期性層面來看,美元將會持續對歐元以及英鎊走高。”潘達維表示,但如果從結構性層面來看,人民幣仍將成為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貨幣。
不過,光大證券[-1.00% 資金 研報]分析師崔嶸認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和匯率的靈活性為其應對外部沖擊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施展空間。目前美聯儲僅是縮減QE規模,只是流動性邊際投放量收縮,而非總量收縮,更不會立即啟動加息策略,退出QE與啟動加息之間可能有1~2年時間,這也為新興市場國家采取結構性改革提供了緩沖時間。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興市場國家的率先復蘇以及發達國家的持續量化寬松給新興市場帶來了大規模的資金流入,因此不能對新興市場目前蘊含的風險掉以輕心。”她說。
目前美聯儲仍維持美元低利率,但中國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預期增強,人民幣市場利率上漲是大概率事件,今年人民幣和美元之間利差仍有可能擴大,而不是縮減。因此仍能吸引資金套利。
人民幣升值趨勢難緩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此前表示,“(外儲)超過一定量以后,他的邊際成本已經大于邊際收益。”高額的外匯儲備需要付出成本,大量出口導致了順差的出現,這使得國內資源和環境承受壓力,央行積累外儲亦不得不吐出大量基礎貨幣,引發對沖操作的成本提高,亦是對金融資源配置的干預。
在全年新增的5080億美元外匯儲備中,貿易順差占2597.5億美元,其余近一半為凈資本流入。受此影響,盡管中國央行實施大規模干預,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1月15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2013年上升3.09%。
眼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仍在不斷刷新紀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1月14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0930,較上一交易日上漲20個基點。
同時,人民幣即期匯率同時也創新高。人民幣兌美元即期1月14日連續第二日收升在紀錄高位,盤中還一度最高達6.0406元。
交通銀行[-1.06% 資金 研報]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2013年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占總順差比率由上年95%降至83%,盡管明顯下降但仍處在高位。中美之間巨大的貿易不平衡使人民幣即使在資本流出加快有貶值壓力時也難以對美元貶值。而當美元對其他貨幣升值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更快。法興銀行發布的報告建議,簡單擴大人民幣兌美元日內波動區間仍不足夠,可能必要且可行的做法是把每日中間價設定改為每周,甚至是每個月設定。
外需有望接棒穩增長
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直接牽動著中國規模龐大的出口企業。
眼下,中國出口企業正逐步感受到外需市場回溫。 商務部近期對重點聯系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2013年12月,出口訂單金額比11月增長企業占總體調查企業數的32.1%,環比提高4.4%,4個月來首次恢復到30%以上。但訂單下降的企業占了24%,環比減少3個百分點。
其中,對美國出口訂單增長的企業占了28.7%,環比提高6.7個百分點,高于整體訂單回升水平2.3個百分點。對歐盟、日本出口訂單增長的企業分別占了24.5%和17.4%。
在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看來,海外經濟持續改善,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經濟的整體上行趨勢,有助于帶動全球經濟復蘇。
“雖然12月出口同比增速由上月12.7%下降至4.3%。但仍略高于我們2.4%的預期,因為高基數是導致單月出口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看來,出口溫和復蘇勢頭將延續,而反觀國內的增長動力卻并不明顯。
美國三季度經濟增長4.1%,創下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的最大增速。“頁巖氣革命、就業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改善、財政拖累減少都將成為2014年美國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他補充稱。
歐元區自去年二季度以來,GDP已連續兩季度實現正增長,受債務困擾的愛爾蘭已退出“三駕馬車”的援助,西班牙也有望不久結束銀行業救助,這些跡象顯示歐元區經濟出現好轉。
“2013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的小幅回升完全是國內穩增長政策再次發力的結果。”他看來,進入2013年四季度,穩增長政策已經明顯回撤。基建與房地產投資增速走低,資金價格也在年末出現了又一波明顯的上升,這一切都給短期經濟增長勢頭帶來了負面壓力。
復蘇的外部環境正在改善,但是受到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這股勢頭能否持續仍存疑問。
※ ※ ※ 本文純屬【落雪香無痕】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