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7-09-15 13:38 評論:0 點擊:1639
期貨,作為一種新型的市場交易方式,在我國進行探索和試點不過只有十年。而十年的歲月卻寫滿了期貨市場的創傷。一次次的風險事件的上演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慘痛的教訓,更是一筆筆寶貴的財富。前事不忘,后市之師。對歷史的追溯與思索,讓我們進一步體味期貨,走近期貨!
海南棕櫚油M506事件
這是一個由于過度投機、監管不力而導致品種最后消亡的典型事件。
棕櫚油作為國內期市較早推出的大品種,一度成為期貨市場的熱門炒作對象,吸引了大量的投機者和套期保值者參與,市場容量相當大。但由于M506合約上的過度投機和監管不力,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導致棕櫚油這個品種在此事件之后,參與者越來越少,直到最后退出期貨市場。
早期國內外棕櫚油市場由于供求不平衡,全球植物油產量下降,而同期需求卻持續旺盛,導致棕櫚油的價格不斷上漲。
但到了1995年,國內外棕櫚油市場行情卻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棕櫚油價格在達到高峰后,逐漸形成回落趨勢。1995年第一季度海南棕櫚油期價一直于9300元/噸以上橫盤,但在M506合約上,市場投機者組成的多頭陣營仍想憑資金實力拉抬期價。而此時又遇到了一批來自以進口商為主的空頭勢力,在國內外棕櫚油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以現貨拋售套利,由此點燃了M506合約上的多空戰火。
1995年3月以后,多空的激烈爭奪令M506合約上的成交量和持倉量急劇放大,3月28日持倉一度達到47944手的歷史最高位。與此同時,有關部門發出了期貨監管工作必須緊密圍繞抑制通貨膨脹,抑制過度投機,加大監管力度,促使期貨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是不允許原料價格上漲過猛,對糧油價格的重視程度也可想而知。這就給期貨市場上的投機商發出了明確的信號,而此時,M506合約上的多空爭奪硝煙正濃。
多頭在來自管理層監控及國內外棕櫚油價格下跌雙重打壓下匆忙撤身,而空方則借助有利之勢乘機打壓,使出得勢不饒人的兇悍操作手法,在1995年4月,將期價由9500以上高位以連續跌停的方式打到7500一線。而此時的海南中商所施行全面放開棕櫚油合約上的漲跌停板限制,讓市場在絕對自由的運動中尋求價格。多頭在此前期價暴跌之中虧損嚴重,此時那有還手之力。這又給空方以可乘之機,利用手中的獲利籌碼繼續打低期價,在M506臨近現貨月跌到了7200水平。
至此,M506事件也告結束。此后的棕櫚油合約中雖有交易,但已是江河日下,到1996年已難再有生機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