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商圣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5-01-28 14:35 評論:0 點擊:1258
中國以前拜的財神是范蠡,為什么要拜范蠡作財神呢?我們不妨簡略地介紹一下“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
春秋時期,范蠡苦身戮力輔佐越王勾踐,深謀二十余年,最終幫助勾踐復興越國。復興之后,封范蠡為上將軍。他知道越王勾踐為人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于是就辭書一封,放棄高官厚祿,只裝輕珠寶玉,帶著西施乘舟遠行,一去不復返。(一聚一散)
范蠡浮海到齊國,更名改姓,苦身戮力,耕于海畔,父子治產,沒有幾年就積產數十萬。齊國人仰慕他的賢能,請他做宰相。范蠡感嘆道:“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庇谑蔷蜌w還宰相印,散盡其財,分給朋友和鄉鄰,帶著重寶,閑行而去。(二聚二散)
行至于陶,范蠡以其智能,觀察此地為貿易的要道,經營貿易可以致富。于是他自稱陶朱公,留在此地,從父子耕畜開始, 根據時機作物品貿易,取薄利。時間不長,就累積萬萬。(三聚)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長大后,朱公次子因殺人而被囚禁在楚國。朱公說:“殺人而死,該是如此,但身價千金的人不該死于大庭廣眾之下。”于是就讓少子去前往探視,并帶上一牛車的黃金(三散)。朱公長子也請命想去,朱公堅決不同意。長子說:“家有長子,今弟有罪,不派我去,而讓少弟去,是我不成器”,說完欲自殺。夫人連忙說:“派少子去,未必能救次子,而先失去長子,怎么可以這樣?”朱公不得已派長子去,命其去找莊生幫忙,并叮囑說:“到楚國后就進獻千金給莊生,聽任他從事,千萬別與他爭。” 長子出發了,卻在路上私積數百金。
朱公長子到楚國后,把信和重金交給莊生。臨別時,莊生告誡說:“你趕快離開,千萬別停留,等你弟弟出來后,別問是怎么回事。” 長子卻沒有聽從莊生的話而私自留下,并把路上私積的數百金,分送給其他的自認為能幫上忙的楚國貴人。
莊生家很貧窮,但他以廉直聞名于國內,威斯汀娛樂場自楚王以下人民都像對待老師那樣尊敬他。作為信義之人,莊生對于朱公進獻的黃金,并無意接受,而打算在事情辦成后再還給他。而朱公長子并不知其意。
莊生入見楚王,稟告說:“我觀察到天上有某星停留在某個位置,表明楚國會有災害。” 楚王平素信任莊生,向他了解解決之道。莊生回答說:“只有德行可以消除! 楚王決定以赦免罪犯來消除災害。楚國貴人得到消息后連忙給朱公長子報信。朱公長子想,既然弟弟可以獲得赦免,千金送莊生,不是白白浪費了嗎?于是就又重返莊生家。莊生驚訝地問:“你怎么還沒走?” 朱公長子回答說:“我聽說楚王要赦免我弟弟,特來告知辭行的。” 莊生明了他的想法,就說,你自己進房內去取金子吧。朱公長子帶走了金子,獨自歡慶。
莊生因朱公長子的行為感到羞辱,就入見楚王說:“您想以德行消除災難,可我聽見路人都說陶的富人朱公之子因殺人囚禁在楚國,他家人用重金賄賂王左右之人,因而王不是因體恤楚國而行赦免,是為了朱公之子! 楚王大怒說:“寡人雖不德,怎么會因為是朱公之子就特別照顧?”于是令殺掉朱公之子后,明日再下特赦令。
朱公長子呢,自然是帶著弟弟的死訊回到家。母親和國人都感到悲哀,唯有朱公獨笑說:“我早就知道他弟弟會被殺,不是他不愛他弟弟,是有所不能忍呢!他從小與我在一起,見到我的困苦,為生的艱難,不忍舍棄錢財。而少弟生在家道富裕之時,坐乘完備,并不知財富的來源,因而很易棄財,不會吝惜。我先前決定派少弟去,就是因為他能舍棄錢財,而長子不能。次子被殺是情理中的事,無足悲哀,我日夜在等他的喪訊傳來!
這就是財神范蠡“三聚三散”的歷史故事,他每到一處都能成名于天下。這位古人,在名利面前,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進退自如,以保全自身為根本,功名富貴的舍得就在這先散后聚中讓我們有所體會。
閱讀推薦:=101180&do=blog&id=27047
※ ※ ※ 本文純屬【葡萄成熟】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