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動物可以馴化,而有些動物不可以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5-02-24 18:18 評論:0 點擊:1334
轉載自果殼網 http://www.guokr.com/question/208216/
“非洲的4種斑馬情況甚至更糟。馴化它們的努力已經到了讓它們拉車的地步:在19世紀的南非,有人試過把它們當役畜,怪人沃爾特•羅特希爾德勛爵坐著斑馬拉的馬車在倫敦街上駛過。可惜的是,斑馬長大后變得難以對付。(我們并不否認有許多馬有時脾氣也很暴躁,但斑馬和中亞野驢的脾氣要暴躁得多,而且一律如此。)斑馬有咬了人不松口的討厭習慣。它們因此而咬傷的美國動物園飼養員甚至比老虎咬傷的還多!斑馬實際上也不可能用套索去套——即使是在牧馬騎術表演中獲得套馬冠軍的牛仔也無法做到——因為斑馬有一種萬無一失的本領,在看著繩圈向它飛來時把頭一低就躲開了。”
——賈里德·戴蒙德,《槍炮、病菌和鋼鐵》,第九章
但這背后其實是一個大問題……“為什么有些動物可以馴化,而有些動物不可以?”
對這個問題,我很贊同賈里德·戴蒙德的總結,所以搬運并改寫如下:
在全世界作為馴化候補考的148種陸生食草類大型野生哺乳動物中,只有14種通過了試驗。為什么其余的134種沒有能通過試驗呢?弗朗西斯•高爾頓在把其余那些動物說成是“注定要永遠野生”時指的是哪些情況呢?
答案來自安娜—卡列尼娜原則。要能得到馴化,每一種候補的野生動物都必須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缺少了哪一個必不可少的特點,都會使馴化的努力失敗,就像使建立幸福婚姻的努力失敗一樣。
·日常食物。每一次某種動物在吃某種植物或另一種動物時,食物生物量轉換為取食者生物量的效率遠遠低于100%:通常在10%左右。由于這種根本性的缺乏效率,沒有一種食肉的哺乳動物為了充當食物而被馴化。
·生長速度。為了值得飼養,馴化動物也必須生長迅速。這個要求把大猩猩和大象給排除了,雖然它們都吃素,絕對不挑食,而且身上的肉也多。有哪一個想要成為飼養大猩猩或大象的大牧場主會花15年時間去等待他的牧群長到成年那么大?需要役用象的現代亞洲人發現把大象從野外捉來加以調教要省錢得多。
·圈養中的繁殖問題。我們人類不喜歡在眾目睽睽之下性交;有些具有潛在價值的動物也不喜歡這樣傲。這就是對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獵豹的馴化嘗試中途天折的原因,雖然幾千年來我們一直懷有馴化它的強烈興趣。
·兇險的性情。當然,幾乎任何一種體形夠大的哺乳動物都能殺人。豬、馬、駱駝和牛都殺死過人。然而,有些大型動物性情還要兇險得多,比其他動物也危險得多。動輒殺人的傾向使許多本來似乎理想的動物失去了馴化的候補資格。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灰熊。
·容易受驚的傾向。大型食草類哺乳動物以不同的方式對來自捕食者或人類的危險作出反應。有幾種在覺察到危險時會變得神經緊張,動作敏捷,并且照例立即逃走。還有幾種則動作遲緩,不那么緊張,在群集中尋求保護,在受到威脅時站在原地不動,不到必要時不會逃跑。大多數鹿和羚羊(馴鹿是顯著的例外)屬于前—種,綿羊和山羊則屬于后一種。
·群居結構。幾乎所有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都證明它們的野生祖先具有3個共同的群居特點:它們生活在群體里;它們在群體成員中維持著一種完善的優勢等級;這些群體占據重疊的生活范圍,而不是相互排斥的領域。
相形之下,獨居的地盤性的動物就不能把它集中起來放牧。它們彼此不能相容,它們沒有把人牢牢地記在心上,它們也不會本能地順從。
————————
順便一說,按戴蒙德的觀點,動物不能被馴化幾乎完全是它自己的問題,和當地的“文明發展水平”無關。畢竟,那14種大型哺乳類,在4500年前就馴化了。
以上的論述,針對的是大型動物,并且是結合了動物本身的經濟價值。
如果是小型動物,作為寵物來飼養,這些條件就可以放寬了。
典型例子是貓咪。狗是群居雜食動物,而貓是獨居肉食,這導致貓沒有在歷史上產生任何重要的經濟價值(抓老鼠靠野貓就挺管用了,何況后來有了老鼠藥),但并不妨礙喵星人成為寵物。
但即便放寬了,某些標準——比如性格和繁殖方式——依然是死的要求。
也許對于像猴子和大象這樣的生物,如果我們養上成千上萬只,經過數十代的艱苦選育,最后也能得到性格溫順的個體。但是,這樣大規模的燒錢實驗過去還沒有人做過,將來也似乎不太可能有人做……
其實,要把動物馴化成寵物,比馴化成養殖動物要更難。
一只野生動物和人的關系,我試著分成三類:
1 馴服(tamed)。小王子的狐貍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絕大部分馬戲團的表演動物、還有役用的大象,都是這種狀態。
馴服指的是,在專業馴養員的一對一的教育下,動物天生的野性被暫時壓制了。
但是被馴服的動物,遺傳上依然是野生動物,本性難移。不是所有的物種都有馴服的可能,而也不是所有的個體都能馴服。
2 馴化(Domesticated)-養殖。在這個階段下,動物的天性已經被改變了,可以保證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有較為溫和的性格。
符合養殖的標準起碼是:在專業飼養員保持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大批馴化動物不會對飼養員造成傷害,而不需要飼養員一一管教。
3 馴化-寵物。這個的要求要比養殖更高,要求業余普通人天天與之親密接觸的情況下,依然不對主人和他身邊的人造成傷害。距離更近,涉及的人類相關知識更少,所以對動物的性格要求總的來說更高。
※ ※ ※ 本文純屬【onlylong】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