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成本中國對進口巴西鐵礦石的影響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7-12-04 15:29 評論:0 點擊:3465
一、巴西及CVRD公司在中國進口鐵礦石市場的地位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數據,巴西鐵礦石儲量210億噸,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鐵礦石儲量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2005年通過海運出口鐵礦石22673萬噸,占全球總量的32.9%,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澳洲比重為34.8%,世界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CVRD,以及第二和第三的RIO TINTO和BHPB分別來自巴西和澳洲,可以說巴西和澳洲是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的兩大巨人。對于中國來說,2004年以前巴西一直是中國第二大進口鐵礦石來源地,2004年-2006年巴西退居印度之后位居第三,2006年1-7月澳大利亞,巴西,印度鐵礦石占中國總進口量比重分別為37.33%,22.3%,25.1%,雖然巴西鐵礦石的市場份額明顯低于澳大利和印度,但巴西作為中國進口鐵礦石三大來源地之一,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表1)中國進口巴西鐵礦石統計
中國總進口(萬噸)
進口巴西礦(萬噸)
比重%
1997年
5511.0
781.5
14.2%
1998年
5177.0
895.8
17.3%
1999年
5527.0
1151.9
20.8%
2000年
6997.0
1481.5
21.2%
2001年
9230.8
2453.8
26.6%
2002年
11149.4
2977.4
26.7%
2003年
14819.1
3839.1
25.9%
2004年
20807.0
4603.5
22.1%
2005年
27524.2
5474.3
19.9%
2006年1-7月
18621.9
4154.7
22.3%
巴西CVRD公司是世界最大鐵礦石的鐵礦石生產商,2005年CVRD出口鐵礦石19700萬噸,占巴西總出口量的87%(巴西出口總量為22673萬噸),其中37.1%(7318萬噸)出口到了歐洲,27.4%(5406萬噸)出口到了中國 中國是CVRD在歐洲以外的最大市場。而中國05年從巴西進口鐵礦石中的93%是CVRD公司產品,CVRD控制了巴西北部礦區通往Ponta Da Madeira港的892公里的鐵路和Ponta Da Madeira港口,控制了南部各礦區通往Sepetiba港和Tubarao港700多公里的鐵路和港口設施,另還擁有數座水電站,基本已經壟斷巴西鐵礦石出口,因此中國進口巴西礦實際僅和CVRD打交道。
(表2)巴西-CVRD鐵礦石出口統計:
萬噸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CVRD出口量
13600
15100
19700
巴西總出口量
18440
20070
22673
二、海運成本對中國進口巴西礦的影響
與澳洲和印度相比,中國進口巴西鐵礦石最大的劣勢是運輸里程過長,巴西5個主要鐵礦石出口港為:北部的Ponta Da Madeira,南部的Sepetiba(CVRD下屬Samarco公司專用),Ubu,Guaiba(CVRD下屬MBR公司專用)和Tubarao,到中國主要港口的平均里程都超過11000海里。而澳洲三大鐵礦石出口港(Dampier Hedland和Wallcott)到中國里程僅為巴西的1/3,印度主要的鐵礦石出口港Goa和Mangalore至中國里程也不到巴西的一半(表3)。
(表3)各國鐵礦石出口港至中國里程:
港口
至青島(海里)
巴西-Tubarao/Itaguai
11250
澳洲-Hedland
3600
印度-Goa
4700
南非-Saldanha
8000
加拿大-Seven Island
14700 (巴拿馬運河:11500)
烏克蘭-Yuzhny
8000
事實上,在2003年以前海運市場一直非常平穩,鐵礦石海運費大大低于2004年-2006年,當時的海運費僅不到現在的1/3,巴西至中國與澳洲至中國運費相差不過3-5美元,巴西澳洲鐵礦石離岸和到岸價格差距都不大,巴西礦運輸成本問題表現并不突出。以CVRD公司南部SSF粉礦和RIO TINTO公司HI粉礦對比, 2002財年兩者到岸價格之差距僅1.67美元/噸,但到2005財年,由于海運市場火暴運費上漲,兩者差距拉大到12.17美元/噸(表4)。另外可以注意到,國際鐵礦石公開價格是按FOB計算, 2003-2006年分別上漲了9%,18.62%,71.5%和19%,故2006年巴西礦和澳洲礦FOB價格上漲幅度是相同的,但根據到目前為止06年財年平均海運費折算(2006年4月1日-8月30日),巴西SSF粉CIF價格(平均運費+公開價格)為68.82美元/噸,比2002年上漲159%,而澳洲HI粉礦CIF價格為57.1美元/噸,比2002年上漲129%。
很明顯,由于今年來干散貨海運市場火暴,推動海運成本增加,使巴西地理上的不利因素暴露出來。2003年-2006年8月中國共從巴西進口鐵礦石1.8億噸,海運費上漲帶來的額外損失在10億美金以上。
(表4)巴西/澳洲鐵礦石價格對比:
單位:美元/噸
2002財政年度
公開價格(FOB)
平均運費
CIF價格
巴西SSF粉礦(65%品位計算)
16.22
10.37
26.59
澳洲 HI粉礦(63.5%品位計算)
19.79
5.13
24.92
單位:美元/噸
2005財政年度
公開價格(FOB)
平均運費
CIF價格
巴西SSF粉礦(65%品位計算)
35.97
26.18
62.15
澳洲 HI粉礦(63.5%品位計算)
39.2
10.78
49.98
三、2006年第二季度干散貨海運市場形勢
Bloomberg曾經在匯總多家國際著名海事咨詢機構的預測后指出,2006年全球干散貨海運量為27.5億噸,增幅僅為4.17%,預計今年散貨船主要航線的運費將下跌8.1%。英國商豪·羅賓遜公司在其最新季度報告中稱,盡管干散貨需求強勁,預計鐵礦石增長4500萬噸,煤炭增長2500~3000萬噸,美國將進口3000萬噸水泥,用于新奧爾良重建。但強勁的需求增長面臨船隊加速擴容的更大挑戰,去除拆解量,船隊凈增長913萬載重噸和2230萬載重噸,分別增長8.6%和6.8%。而今年下半年,船隊擴容將繼續加速,長遠來看海運市場并不容樂觀。另據統計顯示,最近3年新下水CAPE船和巴拿馬都處于增長十分旺盛的水平,而2006年1-8月新下水CAPE船已經達到33艘,巴拿馬船達到64艘,預計2006全年運力增長仍然會保持高速(表5),今年海運市場整體水平應該比2005年明顯回落。
(表5)新造船統計:
新下水數量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1-8月
CAPE船
21
28
41
48
33
巴拿馬船
60
25
82
92
64
靈便型船
59
51
64
67
28
但今年6月以來,國際鐵礦石海運市場風云突變,歐陸和日本從澳洲進口的煤炭貨盤,以及西澳/巴西至中國的鐵礦石交易雙雙走強,市場一掃上半年的平穩態勢,掀起漲價浪潮,雖然7月上旬有過短暫的回落,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加強勁的上漲。8月15日波羅的海CAPE船運價指數攀升到5409點,創下2005年5月以后的最高,短短30天內巴西圖巴朗至中國運費上漲44.8%,維持在36美金/噸以上,從圖1可以看出,9月1日前的一個半月巴西航線運費幾乎成直線上升。2006年上半年巴西至中國平均運費為23.18美金/噸,而但過去2個月的(7月1-8月30日)平均運費達到了30.78美金/噸,甚至比2005年的平均運費還要高,這一情況是各家咨詢機構和中國鋼鐵企業都沒有預測到的。
夏季通常是國際海運市場的淡季,過去多年經驗看6-8月均是當年市場最低迷的時期,如2004年波羅的海干散貨海運指數BDI指數最低點為6月22日的2622點; 2005年最低點為8月3日的1747點,而今年的情況卻正好相反,淡季不淡,旺季不亡,令人琢磨不透。許多中國企業認為,雖然運力需求旺盛,市場虛高可能還存在人為炒作因素,個別船運經紀人公司故意炒作現貨市場,利用股票和期租船市場套利,第四季度市場難以繼續維持這樣火暴的局面。因此很多中國企業都推遲了進口巴西鐵礦石的船期。
但按照目前形勢看,期租水平在波羅的海指數帶動下,已經處于很高的水平,CAPE船期租1年、3年和5年的日租金分別為6萬、5萬和4萬美元左右,臺灣TMT8月成交的17萬噸Alpha Era號3年期租金高達6萬美金/天。在這樣堅挺的期租市場支持下,很難指望9月以后現貨程租水平能回落多少,中國鋼廠推遲船期已經成為普遍顯現,可能又會在9月以后形成一次需求集中釋放。
四、中國能否尋找減少巴西鐵礦石的進口量
由以上情況看來,今年巴西鐵礦石海運成本仍然較高,這使巴西鐵礦石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越來越低。按平均海運費+國際公開價格(FOB)折算,今年8月巴西鐵礦石到中國的CIF價格,已經超過了以現貨貿易為主的印度礦(圖2),而同品位國產鐵礦石價格更是比巴西礦價格低20-30%(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有差異),巴西礦實際已成為所有礦種中價格最高的。這使許多中國企業開始考慮減少巴西鐵礦石使用量,或尋找替代品的可能性,早在2006年度價格談判過程中,就有業內人士論證過這個問題。
首先,巴西CVRD公司產品是目前中國進口鐵礦石主要品種中,品位最高,含鋁最低的,其它雜質也較低(表6未列出其他雜質),中國企業主要使用巴西礦與國產及其他進口鐵礦石配合燒結,起到提高品位,降低雜質作用(主要是鋁),巴西礦在大中型鋼廠配料中作用十分重要,表7列出了部分鋼廠使用巴西礦的比例。印度部分地區高品質鐵礦石,經過精選的國產鐵精粉基本可以達到與巴西礦類似的指標,因此存在取代巴西礦的可能。
(表6)主要進口鐵礦石典型品位:
品種
Fe %
SiO2 %
Al %
CVRD-Carajas粉礦
67%
1.80%
0.95%
CVRD-SSF粉礦
65%
3.60%
0.70%
印度Sesa Goa粉礦
63%
3.80%
2.50%
印度-Doni粉礦
65%
3.00%
2.50%
南非-Iscor粉礦
65%
3.70%
2.00%
澳洲-HI粉礦
63%
4.50%
3.00%
澳洲-Channar粉礦
62%
2.60%
3.00%
澳洲-Newman粉礦
63%
4.00%
3.00%
澳洲-yandi粉礦
58%
5.50%
1.50%
(表7)部分鋼廠巴西礦使用比例:
巴西礦使用比重 %
馬鋼第二燒結廠
16.3%
唐鋼第二燒結廠
27%
上鋼一廠
29.4%
萊鋼燒結廠
20.3%
通鋼燒結廠
34.4%
邢臺鋼廠
16.8%
柳鋼燒結廠
18.7%
但國產鐵精粉經過反復選礦后,粒度過細,燒結性能遠不如巴西礦,而印度政府對64%以上鐵礦石出口采取限制政策,高品位礦出口數量有限,且印度鐵礦石出口全部為現貨貿易方式,出口企業龍魚混雜,難以保證貨源和價格的平穩。另外,CVRD向中國出口鐵礦石,基本都是長期合同形式,合同期或是10年,或是5年,最少的也是2-3年,每年合同數量確定,中國企業不可能違反合同,減少進口量,從企業戰略角度出發,也會更注重長遠的資源供應。故綜合各方情況看,雖然理論上有其他礦種可取代巴西礦,但實際存在諸多弊端,最多只是部分代替,對中國來說,由于海運成本增加而減少巴西礦進口,更像是因噎廢食,并非長久之計,海運問題畢竟將長期存在,繞是饒不過去的。
五、中國鋼廠解決海運成本的出路何在
中國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海運方式,有年度包運合同(COA),也有直接在海運現貨市場租船承運,但現貨租船運輸的數量要明顯多于COA。目前現貨海運的主要操作方式是,鋼廠通過經紀人、國內Operator公司和船東多方詢價,及大量采用招標形式,這樣非常容易造成需求信息放大,一貨多詢的虛假繁榮,時常造成運價虛高局面。故根據中國進口鐵礦石海運的現狀,是否存在以下的解決途徑。
(1)適當減少現貨操作,增加COA,連租和期租。Operator公司主要是從原船東手中長期期租船,再在現貨市場充當承運人,雖然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有許多時候為利益趨勢,炒作市場,為海運市場虛高推波助瀾,損害鋼廠整體利益。因此中國鋼廠有必要更多與船東建立更多的聯系,減少中間環節,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如寶鋼直接與K-line,NYK等船東簽訂長期租船協議,及COA合同,都是比較成熟的做法,值得參考借鑒。COA,連租和期租形式最大的好處是能使運力需求長期在市場消失,降低現貨市場的虛假需求,如4船/年的COA合同完成后,一年內現貨市場便不會再出現這4船運力的需求了,否則在現貨市場如果4船運力各詢價2次,需求就被放大了一倍。
但是COA和期租雖然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卻將1年或多年的成本鎖定,鋼廠須承擔這一期間的風險,如果海運市場長期低迷,就得不償失了,因此COA,期租,現貨互相配合應是比較好的方案。如中國鋼廠可尋找合作良好并有市場信譽的船東,簽訂低于市場價格的6個月或1年的期租(15%左右),通過某個經紀人公司(Broker)來完成成交,利用其傳話筒的作用,在市場報告上迅速顯示宣傳,另外再以不上市場的現貨形式彌補船東損失。
(2)鋼廠聯合租船,避免多方詢價。目前中國鋼廠在進口鐵礦石運輸操作上,完全是各自為政,使一貨多詢的情況更為嚴重,當海運費急速上漲時,中國鋼廠基本無能為力,只能承受高額運輸成本,故中國鋼鐵企業有必要聯合起來,加強中國鋼廠對海運市場的影響力和控制力。2005年上半年海運市場火暴之時,中國鋼鐵協會召開的進口鐵礦石會議上,曾經提出過中國鋼廠海運聯合運作的設想,各鋼廠共享庫存信息,根據自身的合同,提供月度或年度現貨計劃運輸量,而后聯合運作,具體方案可采取集中招標,聯合談判,獨立簽約的原則。事實上聯合運作的鋼廠約多,減少需求放大的效果也就越明顯,但是鋼廠聯合海運中涉及各企業商業信息共享,如何保證信息透明,又如何做到聯合有效運作,公平的兼顧各企業利益,是最大難題,目前中國各鋼鐵企業競爭激烈,想要聯合起來影響海運市場也絕非易事。
(3)加強與CVRD的溝通,降低海運市場對雙方的負面影響。海運市場高漲,對巴西CVRD公司來說,同樣存在很大的負面影響,如上文所述,海運成本增加使巴西礦到中國港口價格高的離譜,給CVRD公司產品銷售帶來壓力,而中國鋼廠更改船期,也使得CVRD和中國企業之間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海運市場上漲對CVRD公司來說同樣是個棘手問題,中國和CVRD有理由加強合作,聯手應對海運市場高漲的不利因素。首先,CVRD應該考慮到中國企業成本壓力,理解中國更改船期的做法,幫助中國企業規避海運市場高峰,減少這一時期內中國對運力的需求;其次配合中國企業派船換船,提高碼頭物流效率,減少滯期情況,可有效降低貨物占用的運力,緩解海運市場供需。另外CVRD可以效仿BHP,期租部分船只,與中國鋼廠簽訂到岸價合同,也可規避海運市場短期暴漲的風險,對雙方都有一定好處,但中國企業失去部分運輸權,可能影響未來鐵礦石價格談判,長遠來看未必是好事,因此這一做法值得商榷。
綜上所述,干散貨海運市場居高不下,對CVRD及中國都不是好事, CVRD作為鐵礦石生產商,不負責運輸,對海運市場影響力十分有限;中國運力需求雖然龐大,但卻無法主動影響海運市場,更多時候中國鋼廠只能被動接受海運市場的波動。而中國進口巴西鐵礦石又是不可不做的事,因此中國企業有必要立刻行動起來,找出合理方案,減少海運費高漲對中國進口巴西礦的不利影響。
※ ※ ※ 本文純屬【冷楓】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