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8-08-01 15:39 評論:1 點擊:2043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08年房地產行業資金缺口達7100億元,這一數額相當于行業最高峰時07年新增房地產中長期貸款的2倍,如果平均下來,每家內資開發企業資金缺口達到驚人的1201萬元,相當于07年企業平均銷售額的30%左右。
同期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的研究則認為,開發商缺錢的程度要更加嚴重。其運用上市公司年報和相關宏觀經濟數據綜合分析得出結論: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今年的資金缺口在40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上述兩組數據充分說明,房地產行業所承受的巨大資金壓力,足以在一定時間內讓開發商“致使”。
當然,做慣了“強人”的開發商面對資金壓力,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渡過難關的。但是08年的時間已經過半,開發商今年通過的種種努力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貸款無門,民間借貸資金成本太高,通過大力促銷方式試圖加快回款速度,但是陷入“越打折、樓市越觀望”的怪圈中。開發商資金的兩大主力來源:開發貸款和銷售回款都亮起了紅燈,才導致了今天開發商要“命喪”資金門的尷尬境地。
從下半年的形勢來看,開發商的日子將更加難過。貨幣緊縮政策絲毫未見放松的跡象,樓市觀望非減反增。最重要的是,在未來的7~9月,將成國開發商能否存活下去的一個關鍵時期,因為去年高價拿地的開發商將面臨付清土地出讓金的壓力。如果在些期間,樓市成交量不能“回暖”甚至“增強”的話,此期間將會是開發商資金鏈最緊張的時候,特別是一部分開發商,在去年三季度土地價格處于“波峰”時盲目買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地王”,如今昂貴的地價將這些開發商逼向“絕境”。
按照目前的政策規定,開發商只有付清全部地價款才能拿到土地使用證,拿到土地使用證是項目正式開工的前提,同時才能到金融機構進行土地抵押獲取銀行開發貸款。而目前的情況是,眾多開發商由于銷售回款比預期的大縮水,眾多手中有地的開發商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慨,那就是“出生為捷身先死”,只能找落門牙往肚子里咽,為自己去年的鹵莽沖動付出沉重的代價。
作為開發商,在經歷上述打擊之后,不再妄想國家政策會出現松動,也不指望廣大購房者能夠突然“回頭是岸”。現在大多數開發商也終于明白,唯一能夠自救的辦法就是降價,以達到實現快速回款之目的。
降房價已經成為業內共識,不過現在大家都對降價的幅度和周期很難判定。開發商針對降價,現在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如果降價“不痛不癢”的話,購房者非但不買你的帳,反而會增加觀望程度,降價等于白降,一旦樓市發生崩盤,那么對中國的房地產商來講,無異于一場樓市大“地震”、行業浩劫。
房價降少了沒有效果,降多了“自毀長城”。如今的開發商進退兩難,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未來的7~9月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加入到降房價的實際行動中,因為對于開發商來講,降價能否“保命”暫且不說,但是降價是目前開發商唯一能解決困難的最好途徑,這也是開發商最有主動權的招數。
這里不妨大膽預測一下下半年樓市的走向:房價會逐步回落,購房者會逐步理性回歸樓市,有近三分之一的開發商會在今年年底“壽終正寢”。

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 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