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6-02-05 16:37 評論:2 點擊:1971
第一支出自嬴姓。李氏的遠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時代高陽氏顓頊,出自嬴姓。顓頊氏族屬于東夷族,最早活動于今河南東部,后來北遷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陽西南。到了唐堯時代,顓頊部落已分為八個氏族,其一為庭堅,其首領皋陶為堯帝的大理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種和馴養獸鳥,協助大禹治水,獲姓嬴。治水成功,顓頊氏族也得到了發展。皋陶的子孫一直作大理官,至夏朝時,其子孫以官名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紂王,被害。其子理利貞出逃,隱于今河南西部嵩縣的伊水旁。因靠樹上的果子(木子)充饑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為李氏。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歷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鐘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公元前316年,秦國滅巴國。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的成為板楯蠻,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為武陵蠻的一部分,遷移到鄂東的稱江夏蠻和五水蠻。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后滅于東晉。這支姬姓李氏的歷史有2800年。
第三支出自賜姓和改姓。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當權者的賜姓和自取姓所造成的。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后,北方連年戰亂、政權頻繁更迭,中原的一些李姓向南方和東南遷移和發展。中原百姓中開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入了匈奴人和鮮卑人的基因。流入李姓的民族主要民族有:匈奴、鮮卑、沙陀、氐、回紇、契丹、高車、吐蕃、西域各民各族,以及猶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鮮人等外國移民。
西夏國黨項族、金國女真族,明清時期的蒙古人、滿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經常取漢語姓氏,其中尤以李姓為首選。在當代的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的漢族和少數民族中多李姓,就是這個原因。另一重要外姓的融入是李氏王朝賜與有功大臣武將為國姓,這是李姓人口迅速膨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幸福
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
我的雙眼保持著眺望,我的雙耳仔細聆聽,
唯恐疏忽錯過。
后來才發現,那些握過的手,唱過的歌,流過的淚,愛過的人
……
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