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8-12-19 10:01 評論:1 點擊:2326
“最偏離預測者”周小川
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從2003年起,周小川一直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通貨膨脹問題高度關注。至2005年,CPI逐步走高的趨勢也應驗了他的預言。
2007年連續6次加息,10次上調準備金率,實際上已在實行偏緊的貨幣政策。2008年,實行從緊貨幣政策。
到今年3月份,根據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一些專家學者開始對從緊貨幣政策執行的力度、節奏、重點方面提出建議。同時,人們對因國際資源、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已有新的認識,擔心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會傷害到中小企業的經營。
但是,從2008年初直到7月份,周小川“抑制通貨膨脹”的調門不斷調高,一直堅持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過快增長。無論是年初南方冰雪災害,還是5·12汶川大地震,都沒有改變他對通貨膨脹的擔憂。
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會議認為,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宏觀調控任務的要求,央行要堅持從緊的貨幣政策,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過快增長。5月10日,周小川在上海陸家嘴(15.79,0.07,0.45%,吧)論壇上演講時表示,中國貨幣政策更加關心的問題是反通貨膨脹。
進入7月,國務院連續召開三次經濟形勢座談會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將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大政方針由“雙防”轉變為“一保一控”。宏觀調控方向悄然變化。同時,從CPI數據走勢上也可以明顯看出,該數據在今年2、3、4三月維持8%之上運行后從5月退回到8%以下,并開始進入下行趨勢。此時,周小川還認為“提高利率仍然不失為對抗通貨膨脹的一種選擇”。
8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08年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繼續認為“目前引發價格上漲的因素依然存在,通貨膨脹形勢要高度關注”。
9月16日起,央行邁出了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的步伐。至今已經連續4次降息,3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最新的11月CPI數據已經下降到2.4%水平,而刺激國內經濟發展成為首要任務。此時,周小川關于提高利率對抗通脹的表態被連續大幅度降息無情地淹沒。
“最神奇預測者”龔方雄
龔方雄,摩根大通經濟學家。8月19日,龔方雄拋出一份國家“救市”報告,稱有關方面正在考慮的激勵計劃規模至少達2000億至4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采取措施穩定國內資本市場。龔方雄還預期,政府會在下半年調低存款準備金率0.5%。
該報告發布1個月后,央行開始了一系列調降存款準備金的措施:
9月16日,央行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
10月9日,央行宣布,10月1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11月27日,央行宣布從12月5日起,下調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下調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
距離龔方雄報告公布兩個多月后的2008年11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初步匡算,實施上述工程建設,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為加快建設進度,會議決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明年災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
看起來,這些數字基本上與龔方雄的預測暗合了。而且,9月19日至今,決策層確實在不斷出臺各種措施對資本市場施以援手。對此,有業內人士推測,這種巧合或許是因為龔方雄作為外資投行經濟學家比國內投行的經濟學家有其獲取政策消息的獨特渠道,亦或是政策決策層有意通過外資投行之口于事前向市場透露口風?
不論怎樣,我們不能不感嘆龔方雄預測的神奇。
“最超前預測者”厲以寧
厲以寧,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今年一季度,針對國內的通脹形勢,厲教授提出“治理通貨膨脹不能單純靠提高銀行利率來解決”。他對比了當前與上世紀1993、1994年間通脹的不同,堅持認為,貨幣政策是有局限性的。從緊的貨幣政策應先轉型為結構性貨幣政策,采取綜合治理辦法。與厲教授相呼應,黃孟復、吳曉求、袁鋼明、張曙光等經濟學家也在三、四月間對當時的緊縮政策提出質疑。
國內經濟政策的轉向真正發生在下半年。經濟政策重點明顯從“雙防”轉向“一保一控”,而隨著CPI數據的持續回落,經濟工作目標進一步調整為“保增長”。其間,上半年多用的公開市場操作和央票發行在下半年明顯減少,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被密集使用。同時,財政政策手段走上前臺,在行業扶持振興和提振民生等方面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回頭看厲教授的超前判斷,我們不得不折服。
“最親民預測者”賀強
賀強,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全國政協委員。
2008年3月,他在議案中提議單邊收取印花稅。
賀強教授的呼吁終于在半年后曲折地成為了現實:
4月24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率下調至千分之一;
9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將證券交易雙邊征稅調整為單邊征稅,對受讓方不再征稅。
4月24日與9月19日,上證股指分別在3000點和2000點附近形成向上跳空缺口。這是市場和廣大普通投資者對利好政策的最樸素回應。這其中,或多或少也有賀教授的一點心血吧。
“最固執預測者”成思危
成思危,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去年12月,股指從6000高點回落千余點,對于1個多月的大調整,成思危堅持此前的牛市判斷,認為中國股市仍處牛市中,但已從“快牛”轉向“慢牛”。今年1月,他再次重復這一觀點。
3月20日,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2007年股市的暴漲是由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的。暴漲之時累積了泡沫,肯定要有反向調整,所以才有國內股市近幾個月來的持續震蕩整理。僅從滬指本身看,從2006年11月突破此前歷史高點2245點算起,即使按目前的3800點計算,上證指數一年內整體上升了1500多點。“從時間區間上講,仍然在上升中,不能說進入熊市”,
4月8日,股市處于3500左右,他在一個論壇上說,牛市仍然存在,慢牛的趨勢還將持續。即便現在是約3500點,但跟以前的2245點相比還是上升的。他估計,奧運會前還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12月1日,固執的老爺子依然在說,“最近的股市在掉,有些投資者有驚慌情緒。我認為,中國的股市還是一個牛市,只是從‘快牛’要轉成‘慢牛’。”
“最機械預測者”哈繼銘
哈繼銘,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他通過對“豬價”、“人價”、“糧價”的觀察分析后在2007年底中金公司研究報告中預測,明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將達10%。至年終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升至6.57元左右。他得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是,2008年中國CPI將高達 4.0%~4.5%,而人民幣升值是最好解決辦法。
截至發稿時,12月17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353元。以此計算,2008年以來,截至12月17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由7.2996元升至6.8353元,累計升值約6.4個百分點。
對比預測值與最新數據可以發現,10%與6.4%,6.57與6.8353還是存在一定偏差。畢竟,今年發生了太多意外事情,而且事情的發展似乎更是讓人措手不及,這點偏差比起相同類型的預測來說,誤差還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里。
“最書生氣預測者”易憲容
易憲容,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今年7月4日,易教授推出《樓市不可救、不需救、不能救》的宏文。
在救與不救的口水對壘中,房地產行業終于等到了刺激房地產市場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的變化:
首先是降低購房成本,下調貸款利率和減免交易稅費。目前執行的房貸利率是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11月,減免交易稅費、放松信貸對購房者的限制和加強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設等新政正式實施。其次是為開發商輸血。12月4日,國務院九大金融舉措力促經濟發展中提出創新融資方式,通過并購貸款、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和規范發展民間融資等多種形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12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措施,更為振奮人心。
易教授的文章數據詳實文字有力,表達了大眾對開發商和房子的愛恨情仇,受到讀者廣泛肯定,并被譽為草根階層的代言。但是,隨著經濟層面的變化,房地產作為宏觀經濟增長的支柱行業,以及它與上下游行業、金融體系的廣泛密切聯系,在刺激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而使得在政策決策中不得不拋開一些感情色彩。
“最冷酷預測者”胡舒立
胡舒立,《財經》雜志主編。她沿襲其一貫的“西式治市思維”,在中國股市發展面臨極大困難的時刻,主張政府不要救市。2008年4月,她在《財經》雜志上撰文《何必諱言“不救市”?》,文中提出“股市不應救,不能救,亦不必救”。一時間,市場上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認為中央不會采取救市措施,紛紛表示出對中國股市的灰心。
事實上,中國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對證券市場的制度建設腳步一直沒有停歇。一些更加切實有力的多部門聯手“救市”措施從9月18日起密集出臺:
9月18日,證券交易印花稅只向出讓方征收;國資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
10月2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個人證券交易資金免征利息稅。
此外,證監會在調節市場供需方面的努力也沒有間斷:發布實施股份回購新規,上市公司只需備案即可回購股份,回購期間不限制現金分紅,對回購交易實行實時監察;提高再融資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標準;新批四家QFII;推出券商融資融券試點業務,等等。
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當其遭遇困難時,救與不救,應已不言自明。
最不靠譜預測者——羅杰斯
羅杰斯,現代華爾街的風云人物,被人譽為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是美國證券界最成功的實踐家之一。在過去A股市場走勢強勁階段,他多次發表前后矛盾的話,成為“國際大忽悠”。
對此,媒體已經有很多詳盡的報道,這里只節選部分:
2007年1月26日,上證最高達2800點,就在當天羅杰斯在接受訪問時判斷,A股已經出現泡沫,事實上在不到4個月內上證卻突破4000點。不過,離開中國幾天后,羅在澳大利亞接受媒體采訪時,完全否定了自己對中國A股出現泡沫的判斷。
去年4月份,羅杰斯在青島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市場的股票價格已經很高,但是“如果價格下跌50%我就繼續買進,如果價格上漲100%,我就全部賣出”。言猶在耳,羅杰斯口風卻又變。3個月后,興奮的羅杰斯在上海稱中國股市漲3倍才賣,且下了個令世界矚目的“趨勢判斷”——中國股市將有80年的繁榮。
在隨后的2007年10月中滬指漲了1000點,創下6124點新高后一路下跌。
最果敢預測者——里克·米勒
里克·米勒,能源安全分析公司分析師。他在2007年底油價沖擊百元時大膽預測:“明年的價格大概會在每桶80至85美元之間,若美國經濟衰退則價格會更低。”
打開國際油價走勢圖可以看到,在08年的上半年,油價基本上在80-150美元/桶之間不斷攀高,7、8月間隨著美國經濟危機不斷暴露,油價開始快速回落,在10月份重回80美元/桶的位置。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2月17日16:00,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1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報44.54美元/桶。目前這一價格是沒有人預見到的。里克·米勒能在一片看漲聲音中果敢預測油價的下跌,不得不欽佩他的勇氣和執著。
什么是經濟學家?
▉為什么發明了占卜?
這樣就可以讓經濟學成為合理的科學。
▉要多少個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八個。一個把燈泡裝上,其他的人負責保持的東西(條件)不變。
▉要多少個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一個也不用。要是燈泡壞了,市場機制自然會把它更換。
▉要多少個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只有一個。他肯定是喝醉了。
▉要多少個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兩個。一個去證明梯子的存在,另一個換燈泡。
▉什么是經濟學家?
一種失敗的數學家,試著去預測澳大利亞的袋鼠數量,但卻從不問袋鼠是什么的人。
▉你能告訴我經濟學家什么時候會撒謊嗎?
他們嘴唇在動的時候。
▉經濟學家是干什么事的?
短期內做很多事,但長期而言一事無成。
▉數學和經濟學的分別是什么?
數學難以理解;經濟學則莫名其妙。
▉為什么上帝創造了經濟學家?
為了讓天氣預報顯得很準確。

指揮嘴皮子的是屁股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