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6-04-05 12:11 評論:2 點擊:2275
中產者被賦予一個拯救世界的英雄形象,他擁有強大無比的未來,擁有穩定社會的超級力量,但當社會學家把這項光輝無比的任務壓在他的肩上時,卻悲哀地發現他還只是一個脆弱的幼童。此種脆弱感,正如新聞標題所言:中國中產階層有房有車卻無安全感。
有房有車卻無安全感
無獨有偶,某網絡媒體今年通過30萬份有效調查數據,也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普遍中國人眼中的中產者圖譜:月收入在萬元以上;開標致307或奧迪A4轎車;住明星樓盤;用IBM、三星等筆記本電腦辦公;用索愛、諾基亞的高級手機等等。他們是有產者,他們一步一步向上爬,風光的物質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職業壓力,體面的社會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慮感。
應該說,仇富是偏狹的想法,但仇富心態在發展不均衡的中國仍有土壤。每一個富豪的倒下,都引來整個社會的“痛打落水狗”。當社會的仇富意識抬頭,客觀需要更多的中產者作為保持社會穩定心理的槓桿。有理論認為,一個社會的中產階層超過30%,這個社會就會相對穩定;超過40%,就達到穩定期。中國現在的中產階層是一根脆弱的槓桿。
僅在去年,全國綁架案立案3000多起,綁架對象主要是富豪、中產者、名人以及家境富裕的中小學生。但富豪們可以請保鏢,可以住進保證私密性的豪宅別墅,而中產沒條件。可以說,擁有產業和一定財富的中產在對被搶劫、被偷盜和成為罪犯目標的擔憂中,存在對人身安全受到危害的恐懼;另一方面,他們對自身的經濟地位同樣具有危機感,甚至自身亦存在仇富心理。這種壓力時時困擾著大多數中產階層,他們企求社會能有一個比較穩妥的解決機制,現在看來還需要時間,需要整個社會民意的調適。
中產階層有房有車卻無安全感,從社會學角度講,與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有很大關系。須知,犯罪者中有一部分被稱做“絕對剝奪的人”,他們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生活過不下去才去鋌而走險,而不是所謂的“仇富心理”。所以,在社會加強教育、協調貧富關系的同時,政府也應制定公平、正義的社會分配政策,解決不平等問題,縮小貧富差距。
各階層矛盾問題復雜
從另個角度來看,中產階層的不安全,恐怕還是個文化層面的問題,來源于劫富濟貧。現代社會貧者中的一部分,由于各種社會深層原因,不排除由于自身的生活所迫導致一時的心態扭曲,作出了恐嚇威脅富人身心財產安全的舉動。而從富人這邊來看,社會上只要有發生一件仇富事件,為防范和自身安全著想,從而變得沒有安全感,這樣的想法的人,是占絕大多數的。百姓常說,禍從口出,不能露富,尤其是新興的中產階層,更是小心為上,他們的不安全感不僅僅源于社會中存在的仇富心理,而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現在中國各階層之間的矛盾沖突還不能簡單地用“仇富心理”就能解釋,弱勢階層的“仇富”并不單指仇恨“富”本身,更多的是指仇恨有些富人“富”的來源不合法,仇恨一些富人的為富不仁,仇恨發展機會不平等。某些所謂的中產階層非但沒有過著低調的富足生活,反而還經常在窮人眼前晃來晃去,耀武揚威,刺激著底層人內心的反感情緒,這或許也是中產者不安全的一大致命傷。

行走江湖 身不由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