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做的99件事——第15件事 在長城上回眸歷史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6-09-29 17:42 評論:0 點擊:1584
只要中國人在,不論幾經滄桑,長城是不倒的。長城是中國的驕傲,中國的傷痕。不管將來的發展如何,長城作為一個多面的中國的象征仍會屹立在那兒;它又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外部世界對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異想蹁躚。
中國最有名之陸地工程者,萬里長城也。秦始皇令蒙恬北筑長城,以徹匈奴。東起遼沈,西迄臨洮,凌山越谷,五千余里,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立之奇觀。
--孫 文
……我還是沒見過長城!在恨著自己,不能像大鵬鳥插翅飛去;在恨著自己,擺不脫蝸牛似的蹊徑,和周身無名的鏈索……
我還沒有見過長城!但是,長城我是終于要見見的!有朝一日,我們弟兄從夢中醒了,彈一彈身上的懶惰,振一振頭腦里的懵懂,預備好,整裝出發,我將出馬蘭峪,去東北的承德、赤峰;出殺虎口,去歸綏、百靈廟;從酒泉過嘉峪關,去安西、哈密、吐魯番。也想,翻回來,再過過天下第一關,去拜拜盛京,問候問候那依舊的中國百姓。
--吳伯簫
到了長城我這個"好漢"卻感到十分慚愧,確實是,奮力爬上長城付出了我很大的努力,流了不少的汗;可是當年有千千萬萬英雄的勞動者卻在這樣的深山大谷、懸崖絕壁上造成了12700里的長城啊!
一塊大石頭就有幾百上千斤吧?真正的英雄好漢永遠屬于勞動的人民,就是喊千百聲"萬歲"也表達不了對這些無名英雄的同情和崇敬。他們才是中國的脊梁,民族的驕傲。他們留下了永恒的長城,永遠贏得舉世的驚嘆。
--吳祖光
有一天,我定要找到這建筑物,用手觸摸它的石頭。我要找到萬里長城的兩端,不論這兩端相距多遠,我定要看遍兩端之間的一切。
--羅·斯克特(一個以步游長城為終生夢想的美國人)
長城不僅僅是一座墻,不僅僅象征著中國勞動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它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學問都在長城城墻之外,這使我對長城更加迷戀。
--拍攝萬余張長城照片的記者成大林
來到八達嶺,連綿險峻的青山起伏,峰回路轉,一道雄偉的灰色城墻矗立在眼前,這就是長城給我的第一印象,看著這條巨龍在群山間蜿蜒曲折,青翠的山映著灰白的城墻,在壯美的景色里蘊含著一份歷史的滄桑。我忽然有一種想要哭的沖動,感到血液在血管中沸騰,吶喊,為那份雄壯,為那份滄桑。我好像忽然得到了某種神奇的力量,頓時充滿了無比的信心與勇氣,似乎想要能征服長城便能征服全世界。
--網友留言
長城之于中華民族的涵義真是太豐富了。它一方面可比喻為巨大、堅固、可靠、剛毅、不屈,所以一千多年前南朝的名將檀道濟就自比為國家的"萬里長城",在我們的國歌中就有"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樣的詞句;但另一方面,長城畢竟意味著封閉、保守,絕不能代表開放和進取。
古老,這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全部存在的定語,成了我們全部自豪與驕傲的基礎。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文化,古老的長城。對于這種古老,我們是無法重新選擇的,我們必須接受它。因為我們來自于它,我們是它的延續。它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所在,又是我們民族的痛苦所在。
忘記了是什么人說過,長城是一個大家庭里隔開兩個妻室糾紛的墻。這話說得太機智、太象征,卻有著干戈終將化為玉帛的深邃,包容著中華民族智慧與精神的博大。讓我們以更加長遠而非功利的態度來對待長城--在那肌理斑剝、風霜蝕透秦月漢關卻屹然恃立的人間偉物面前,我們應該對中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有全新的觀照和機敏的發現。

幸福
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
我的雙眼保持著眺望,我的雙耳仔細聆聽,
唯恐疏忽錯過。
后來才發現,那些握過的手,唱過的歌,流過的淚,愛過的人
……
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
※ ※ ※ 本文純屬【鳳蝶】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