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感悟完美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6-10-15 20:33 評論:0 點擊:2008
(一)藝術哲學的完美
在一切美中,最撼動人心的便是悲壯,每逢這時,人們便會聯想到深不可測的思緒從兩旁向遠后方盡情拉去,群山佇立、萬物無生,一切變得模糊、粗獷且定格。接著來自人們心底的一種窒息的快意壓抑了一切的情感。從而給人們產生一種美極的感覺。美極是靜謐和遠景中透現出的一種深邃的意境,完美則是美極蘊含力度的一瞬間,一如大漠流沙的俯瞰,又如滄海卷浪剎時停滯的景觀。
完美是朦朧的,只存于人們想象中,歷來以美著稱的神靈,在畫室的筆下,從就沒有一個統一的形象。人們便在它們的周圍升騰出一股迷霧繚繞,制造出一種迷漓惝乎的虛境,以至于千千萬萬的人去膜拜。也常有這樣的事:每每你被一篇小說所感動了,你會放下書本陶醉在自己安排的景色場景中,如癡如狂。而若此時你親臨其境,恐怕你會大失所望。完美之所以作為美的偶像,就在于它的飄忽無助和幻化實物的虛無。
完美是情調與遐思的和諧,人在百無聊賴時是無從產生美的感覺的,那是因為諸多的思緒紊亂了情調的單一規則,是故無法共振出美的和諧。一俟人們摒除雜念或是從繁雜上超脫,飄逸出的僅是一種飄然的美極感覺,當你意識到這種非凡的愜意時,剎時情感的飽和達到完美的高潮。然后便只剩下如夢初醒般的恍然。完美的誘人之處就在于它偶可感知而又無從捕捉的曇花一現般的短促。
(二)道德哲學的完美
羅丹在歷經辛苦完成巴爾扎克的雕塑時,很得意地展出給人們看,“瞧!這只手多可愛啊”、“這只左手簡直太完美了”觀看的人們都情不自禁地發出了驚呼?闪_丹聽了一言不發,回過頭來舉起斧子就砍下了這只手。他看了看周圍目瞪口呆的人群。解釋說:“任何局部的美都不應影響或超過整體的美”。多可惜啊,這只完美的手,殊不知它的完美才使之遭受厄運。這另一方面也印證俗話所說的“自古紅顏多薄命”,當你擁有一份外在美麗后,偏偏又還有一分內美的才藝,豈不是敢與日月爭輝、豈能不遭天嫉?而千古流傳的巨作巨篇,無不是以悲劇為結局、讓人唏噓不已的遺憾?赡艽蠹覙芬庖姷降木褪撬恕按饲榭纱勺窇洠皇钱敃r已惘然”的感覺。
流星的遺憾是我們為百年一遇激動的唯一理由,生活中萬物極致都無法維系持久完美的永恒過程,我們只能用瞬間雕刻遺憾的方式來記住完美的曇花一現,從而把完美寫入永恒。沒有丑的襯托,就無從知曉美的感受;沒有缺憾的動力,就沒有前行的機遇;沒有瑕疵的存在,更沒有完善的契機。人生永遠像是釣餌引著跑的獵物,貪婪拉扯著欲望的極限;人生就像是不知疲倦鉆著漸進線的函數,存在的目的就是無限接近的凄迷;人生就像追日頭跑的夸父,夸父的心嫦娥不知道。
人之所以能適應孤獨,也就是靜有靜的極處吧。心靜極處反更幻化出無數次美的相逢:每次相逢都是個相識,每個相識都是首詩,每首詩又都蘊藏美好的記憶,而每段記憶里又都凝煉出一芒美的極處---即完美。
(三)生活:完美的悼歌
今天,我親手埋葬一顆追求完美之心。我不愿心之飄蕩無助,使我雙眼迷漓悵惘;我不愿神之哀傷無止,使靈魂放逐不顧;我不愿心之煎熬無期,使我窮其一生來糾纏渴望。在一番動蕩之后,誰都渴求安寧,這安寧往往是退縮而換得,也有一個堂皇的借口:清高、淡泊,要么就是以一句“看透了”而概括了一切,甘愿沒入水的深處,讓躊躇滿志者在浪尖去一逞血氣之勇。而內心、內心的深處,我懷疑有沒有一顆安份的魂靈!然而逃避是明智之舉,我對此深信不疑!如果說同在受煎熬,何不為自己找塊綠地?一樣消遣著痛苦,當退下是慘痛、沖上亦是慘痛,干嘛不退卻?在心四處凋零時節,那硬蓋上的幾片綠葉能有幾分綠意?倒不如讓它荒蕪下去,忘卻了,便可再生為一片綠洲。
今天,我揮手與一顆追求完美之心作別。不說再見,怕的是永遠不會再見面;不說重逢,怕的是未竟的心愿讓人更感辛酸。頻繁的接觸只會使記憶模糊,而分離的愁苦卻可使你完美、永恒。花兒的美,一是在含苞欲放之時,一是在凋謝之后。前者給人以無盡的希冀,是神往的美;后者令人痛惜依戀,是無奈的美。任何美的永恒,不是擁有,亦非長留。美長存于消逝的一瞬間,美在無望的等待中,美在嘆息里……

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清靜為天下正!
※ ※ ※ 本文純屬【xiaoguang】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