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1-03-03 16:51 評論:1 點擊:3568
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于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土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于亞洲西南角。(2007年6月17日,吉薩金字塔。)
埃及北瀕地中海,東臨紅海,是亞、非、歐三洲交通要沖,海岸線長約2700千米。(2009年8月7日,紅海沿岸沙姆沙伊赫,游客在海里潛水。)
埃及主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首都為開羅,貨幣為埃及磅。(2010年8月15日,開羅舊城區的清真寺。)
埃及人口和農業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區,是人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號稱古埃及文明。(2006年9月24日,尼羅河三角洲,一名穆斯林信徒齋月期間祈禱結束后,離開魚塘上的小屋。)
埃及雖有2700千米的海岸線,卻是典型的沙漠之國,全境95%為沙漠,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侯,炎熱干燥。(2010年2月21日,白沙漠)
埃及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及遍布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跡,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010年2月20日,巴哈利亞綠洲附近的黑沙漠。)
埃及是舉世聞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素有“世界名勝古跡博物館”之稱。在尼羅河谷、地中海畔以及西部沙漠等地發現大量的埃及古代文明的遺跡。(2007年3月2日,游客參觀西奈半島彩色峽谷。)
阿布辛貝神廟位于埃及阿斯旺以南280千米處,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也是新帝國的法老王時代最受保護的遺跡。(攝于2010年2月21日)
2009年11月6日,阿斯旺,一名男子駕駛風帆船游覽尼羅河。風帆船過去是努比亞人的運輸工具,如今是觀光客游尼羅河的最佳選擇。
神秘莫測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司芬克斯之謎、天外飛仙般的巨大壁畫和撲朔迷離的象形文字都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攝于2011年1月15日)
2010年2月10日,開羅,青年們表演極限運動跑酷。
2009年8月10日,西奈半島西奈山,游客在山頂觀賞日出。
2008年9月24日,西部沙漠,一名游客體驗滑沙運動。
2010年2月14日,路克索,人們點燃熱氣球。
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特別是亞歷山大城,其次是開羅,其間夾雜著利凡特文化的特點,即法國、希臘、土耳其和敘利亞文化的混合體。(2010年8月18日,開羅老城區,一個男孩齋月期間在清真寺里閱讀古蘭經。)
2007年4月10日,開羅,三十名女子宣誓就職成為法官。
2007年3月4日,西奈半島西奈山,一名女子在日出時祈禱。
2011年1月2日,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的信徒拿著一幅染血的耶穌圖像舉行示威活動,抗議不久前發生的恐怖炸彈襲擊事件。
2006年6月19日,開羅,一名舞者在肚皮舞節上表演。
2008年9月1日,開羅,一名男子在齋月期間制作傳統食物。

真誠相待,以誠還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