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持續改進
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7-01-09 19:28 評論:0 點擊:1784
“持續改進”本為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之一,最早出自1996年的ISO/CD9004?/FONT>8《質量管理原則及其應用指南》,在1999年11月25日正式發布的2000版ISO9000族國際標準草案(簡稱DIS)中得以再次重申。
它不是什么新名詞新概念。其實,我們的企業口號“盡心盡力,盡善盡美”,我們的企業精神“團結、進取、高效、創新”,我們的質量方針“追求更好棗我們永恒的目標”……都已涵蓋了“持續改進”的內容,最高管理者也早就多次強調了企業發展后繼力的問題。由此看來,我們所說的“持續改進”已經跨出了單純的質量管理范疇,而擴大到了全面的企業管理之中。
作為質量管理原則的“持續改進”,是指組織為達到其質量方針和目標,致力于不斷提高組織的有效性和效率的過程。需要特別明確的是,顧客需求是不斷變化和提高的,我們必須持續滿足顧客的需求并爭取超過顧客的期望。這是持續改進的動力之源。
最高管理者要為下屬創造有利于持續改進的環境,例如重視人才、尊重每個人、承認業績、建立激勵機制、提供培訓機會、資源支持等等。
另一方面,員工自己也要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經驗,提高工作能力;多提合理化建議,為公司發展獻計獻策;更重要的是,激發自己的工作激情和進取心。
持續改進終歸要人來實現,這里的人當然是指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無論職位高低、工種相異、資歷深淺。人力是企業的第一資源,誰都清楚。
企業人若不持續改進,組織就無法獲得發展的后繼力,無法滿足顧客不斷變化和提高的需求,無法凝聚員工形成有效的團隊,無法保持和拓展市場……這樣的企業,最終只會走向衰退和滅亡。
人的持續改進,首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呢?觀念!員工是否合格、稱職,是看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工作態度……觀念,是一個員工綜合素質的基礎平臺棗工作技能怎么樣、績效怎么樣、態度怎么樣、會干什么、愿不愿意干、干得如何……都取決于觀念先行。
我們在企業運行中,都會程度不同地遇到這樣的一些問題:高層的決策到了基層就打折扣了或走樣了,員工團隊松散、士氣不振,重復犯同樣的錯誤,學不進新東西(包括別人的長處),人人都在背后發大大小小的牢騷,獎勵刺激不了人的神經,挨了鞭子的慢牛依然東搖西晃……什么原因?歸根到底,因為人的觀念落后了。少數人在觀念深處拒絕前行,成了沉淀層,還可以用激活或清除的辦法來解決;要是整個團隊都這副模樣了,企業的病恐怕就是入了膏肓了!
更新觀念何其難也!你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慣性并下勁克服嗎?你能清理過時的老經驗嗎?你能重新拿起書本往腦子里灌水嗎?你能走出既得利益的舒適區嗎?最要緊的是,你知道自己的觀念已經不行了嗎?
有什么辦法讓人更新觀念?我們承認,是人就有惰性。為了減小惰性讓其不至于阻礙往前挪步子,公司方面已經采取了利誘與加壓并舉的各種辦法棗導入目標管理(危機管理),通過目標考核和強行排序,結合薪酬分配和競爭上崗,一方面提供上升空間,一方面鞭打慢牛。但是,實際效果并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這是淺顯的道理。就是說,人不主動改進觀念,任何外在的牽引和鞭打都會是無效的。
說起來,好象是無計可施了。但我們不能這樣急躁。我們不能企求人人都好得讓人流淚,一個團隊中,如果始終有70%的員工令人滿意,就已經很不錯的了。人有左中右,五指有長短。就象打仗,70%的士兵呼啦一下沖上去了,余下的小部分人自然受到壓力和感染,也會跟著沖的。關鍵是這70%,關鍵的關鍵是這70%中的干部同志。
文章繞到這里,結論出來了棗人的持續改進,還是在于干部帶頭啊。
※ ※ ※ 本文純屬【luwei】個人意見,與【鋼之家鋼鐵博客】立場無關.※ ※ ※
 該日志尚無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