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7-06-13 19:11 評論:0 點擊:1340
如果中國經濟還在宏觀調控、巨額順差、人民幣升值的泥坑中不能拔足,最后將是中國經濟的全面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所有的措施都已宣告失敗:宏觀調控、人民幣升值、貨幣政策的緊縮、出口退稅以及其它重商主義政策的清除,不管這些“藥方”功效被一些經濟學工作者吹得天花亂墜,但在越“治”越高的貿易順差面前,腦袋已經撞上了墻。
中國順差就是這樣桀驁不訓:就在三月份一些人還在歡呼中國順差正在J曲線反轉時,五月份的順差又攀升今年以來貿易順差月底次高,根據海關總署周一公布的月度外貿統計,五月份中國貿易順差達到224.5億美元,比4月凈增54.7億美元。可以肯定,如果中國延用現在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即使到了明年這個時候,順差以及順差引發的經濟問題仍將纏住中國,但是問題將會更加嚴重。
對于中國經濟來說,與其被動地在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中慢慢地倒下,還不如主動通過輸出通貨膨脹反擊全球經濟,倒逼全球經濟在利率上調中自我平衡調整,而不是象現在一樣成為俎上之肉,任人凌遲。中國完全有這個能力,作為全球的“世界工廠”,只要“Made in china”價格小幅上升,全球的中央銀行就將如臨大敵,隨著這些國家的利率大棒奠出,尤其是美聯儲升息,全球的需求以及中國外部的流動性都將自然減少,從而為中國的貨幣政策贏得調控空間,當然,中國出口需求也將減弱,貿易順差自然兵不血刃。
與此同時,中國還可以放開宏觀調控,加大非貿易品、瓶頸產業而非貿易品的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加大原材料儲備,從而抬高全球的原油、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使全球的通貨膨脹水漲船高,當然,利率也會更上層樓。與此同時,中國進口的加大,也會反方向縮小貿易順差。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還可以采用外匯儲備戰略性地抬高美國的國債收益率曲線,使其更為陡峭,自然,美國的利率也會走高,全球泛濫的流動性必將隨著美聯儲的加息而自動退潮。
而且,對于中國來說,實行主動性通脹遠比減少順差容易,例如適度放開生產要素價格管制—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最后一環,工業品價格自然將會上浮,從而推高出口貿易品價格,對于中國來說,這也不失為一石二鳥的辦法。
當然,主動性通脹,也將不可避免地給中國經濟帶來負作用,但是中國如不采取這些措施,而掩耳盜鈴地用現在這些失效的藥方來自我安慰,最后的結果將會是,貨幣政策捉襟見肘,通貨膨脹越攀越高,資產泡沫愈吹愈大,中國永遠在宏觀調控、投資下降、國內需求減少、進口縮窄、出口增加、順差加大這個“狗咬尾巴”的怪圈中徘徊,直至轟然倒下。
事實上,中國2004年上半年的經濟過熱,就是現在最好的教科書,那時雖然中國物價無論是CPI、還是PPI,都在高位上行,但是貿易卻在進口大于出口中出現逆差。令人懷疑的是,現在的中國順差很有可能就是延續那時宏觀調控的結果,否則儲蓄減去投資等于貿易順差這個宏觀經濟學恒等式無法解釋。很明顯,對于中國經濟來說,既然教科書上的“正方”不能妙手回春,為何不用“偏方”來以“毒”攻“毒”,“兩害相權取其輕”,或許還能趨小害而避大害。

行走江湖 身不由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