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7-06-13 19:13 評論:0 點擊:1502
自5月29日至6月5日,上證指數由最高4335.96點狂跌到最低3404.15點,跌去21.45%,兩市市值6個交易日蒸發約3萬億元,流通股的真金白銀也損失高達1.1萬億元。如此慘重的代價能否買來一個正確的反思,而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近的一些“反思”,矛頭所指,都是有關決策部門,所謂半夜出臺印花稅的細枝末節,其潛臺詞無非是決策沒有更科學、嚴謹。此輿論至少客觀上把民眾怨氣和股市下跌之責全推到決策者身上。倘若股民情緒被這樣繼續誤導,那么與印花稅有關的決策者都會百口莫辯,而真正的內幕很可能就此被掩蓋。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操縱者反而擁有對中國國家決策更大的影響力,可能為下一次更大的暴跌創造更強的市場號召力。
在筆者看來,此次股市暴跌,印花稅是“代罪羔羊”。首先,從0.1%到0.3%的印花稅的提高,完全是正常的調整,既然可以從0.5%降到0.1%,當然可以由0.1%提高到0.3%;其次,有個別媒體人員采訪個別低級別的財政部官員,他回答他不知道印花稅的出臺很正常;第三,所謂印花稅半夜出臺就是決策混亂嗎?當然,政府在類似決策上可以更加完善。但是,假如我們僅僅聚焦于此,那么中國就可能徹底喪失一次發現真相,防更大之患于未然的機會。更需聚焦在于:一、誰在此次大跌時如此兇狠地做空?誰在上證指數跌到3404點時,又如此堅決地建倉?二、此次暴跌前的股市泡沫是怎么膨脹起來的?三、此次股市“超級過山車”是否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操縱?已有警覺的人士提出——很可能是“國際熱錢”及其背后勢力在其中興風作浪。從市場中反饋出來的消息看,此次公募基金、私募和散戶普遍沒有預料到這輪下跌如此之急、如此之深,這種短期的急劇下挫上漲內地前所未見,國人很難有如此大膽的想象力。
誰都知道中國存有大量“熱錢”,但迄今罕聞嚴厲制裁。這些錢進入內地,它們在干什么?這難免讓人猜想:“國際熱錢”醞釀對華“貨幣戰爭”已到關鍵階段。其程序是,千方百計推動人民幣更大幅度升值,促使中國加息,擴大持有人民幣與美元、日元資產的收益差;大量“熱錢”“八仙過海”涌入中國,導致流動性更加泛濫,資產泡沫更加膨脹,他們再建議以更大幅度升值和更多次加息來解決。這種“火上澆油”式的匯率和貨幣政策將使泡沫膨脹得更大,從而逼出財政和稅收政策,乃至一些行政調控手段;階段性泡沫被刺破后,財政稅收政策成為“代罪羔羊”,政府威信和決策信心將受到打擊。與此同時,某些唱空人士則增強了其對中國決策和市場的影響力,使其在將來某個時間戳破更大泡沫更有效率,如此循環,直到中國資產泡沫最后一次被戳破,再也不能恢復元氣而止……
此種推論并不荒誕,它在“廣場協議”后的日本已經上演了一次。此次投資者一度以3萬億元的巨大損失已再次警告中國——必須徹底查清其背后“熱錢”真相。

行走江湖 身不由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