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7-09-18 13:25 評論:1 點擊:1928
也許很少有單詞能像typhoon 一樣表明漢語、阿拉伯語、東印度語和希臘語的多國語言背景。 希臘單詞typhon 既是風神的姓名又是意為“旋風,臺風”的普通名詞, 被借入到阿拉伯語(就象在中世紀時許多希臘語單詞進入阿拉伯語一樣,那時,阿拉伯人的學問保存了古典的風格,同時在把它傳向歐洲時又有所擴充)。Tufan ,希臘語的阿拉伯語形式, 傳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語言,11世紀時講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來。這樣,阿拉伯語單詞的衍生,從印度語言進入英語(最早記載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現于英語中, 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風暴。中國,另一個大帝國,給了我們風暴的另一個單詞,這里指的是在中國附近洋面發生的颶風。漢語單詞的廣東語形式toi fung 同我們的阿拉伯語借用詞相近, 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載入英語。 各種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變成了typhoon
臺風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名稱。臺風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國家的叫法;在大西洋、東太平洋、加勒比海地區稱為颶風;在印度洋、孟加拉灣稱為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稱為熱帶氣旋。我國為什么叫“臺風”?有人認為古時的人不清楚臺風的起源,以為臺風是從臺灣來的。又一種說法,認為臺風是廣東話“大風”的諧音。
臺風的直徑一般在600~1000千米,最大可達2000千米,稱為超級臺風,最小的僅為100千米,稱為微型臺風或豆風。
臺風在水平方向上有三個不同部位。從中心向外,依次是臺風眼區、云墻區和螺旋雨帶。臺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該處氣壓最低,溫度較高,天氣晴朗。其直徑平均為25千米,大的可達60~70千米,小的也有5~6千米。臺風眼的周圍是寬幾千米、高十幾千米的云墻區,也稱為臺風眼壁。它由許多發展旺盛的積雨云組成,是臺風中天氣最惡劣的地區,凡摧毀性的大風、暴雨均集中于此。
云墻區外是螺旋雨(云),由幾條雨(云)帶呈反射針方向、螺旋壯向眼壁四周輻合。它由發展旺盛的積雨云單體構成,雨帶寬約幾十千米或幾百千米,長約幾千千米。螺旋雨帶所經之處降陣雨。

if you old three,old four...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ur see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