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4-12-30 11:40 評論:0 點擊:878
安倍的乾坤大挪移
自從安倍提前大選并取得勝利之后,安倍經濟學在日本的生命又獲得了一絲延續。不過,誰也未料到安倍行動如此之快,不到一個星期就推出新的刺激措施。12月27日,日本內閣批準3.5萬億日元(約合291.7億美元)的額外經濟刺激方案,以拯救陷入技術性衰退的日本經濟。
新的刺激措施包括支持經濟條件欠佳的民眾購買取暖燃料、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息融資、為民眾發放購物券、支持地方政府。說白了,本輪安倍再開火,與其說是重振衰退的日本經濟,倒不如說是安倍打了一招乾坤大挪移,利用預算盈余和新增稅收資金向窮人或者貧困地區“撒錢”。
然而,這種財富轉移與再分配充其量只是安倍鞏固其政治籌碼的手段,且難以持續。一來,當提高消費稅遇上居民工資下降、儲蓄率為負,無疑加劇經濟衰退。關于這點,安倍也覺察到,并將再提消費稅延遲到明年10月份。而日本政府進行大規模財政支出的空間幾乎沒有已成市場普遍共識。資金來源存疑顯然致使未來出臺類似刺激計劃不可持續。
二來,安倍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將更多的錢放進消費者的口袋,而是最終實現刺激消費的目的。但歷史有鑒,日本政府曾在2008年度經濟對策中發放了“固定補助金”,投入約2萬億日元資金,增加的消費卻僅為6300億日元。
可以說,安倍意欲改變財富在社會中的再分配,進一步膨脹了安倍經濟學在日本經濟發展體系中的地位。
超級量寬加劇貨幣危機
這種膨脹而動之舉不會消逝,反而會愈加強烈。因為安倍急切行為也在傳遞另一種信號,那就是不能容忍日本經濟繼續低迷。這也意味著日本量寬不會結束。但超級量寬則又加劇貨幣危機。
其實,QE的原創發明者是日本,而非美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就曾經實施過量化寬松,只不過當時日本做的體量不夠大。當日本看到美國推出的QE使得美國經濟有所改善,所以也效仿。
然而,日本和美國的情況截然相反。一是,美元本身是全球儲備貨幣,而且美國綜合實力和生產能力具備一定的根底,所以沒有因為QE引發嚴重的負作用。現在日本想通過2年的時間就達到美國花5年的時間的量,基本上把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翻一番。
二是,依據美國經驗,量化寬松需有商業體系運作良好和政府財政配合兩個必要條件。日本央行20年來穩健程度遠不及美國銀行,且美國銀行業在金融海嘯后做過壓力測試,所以QE之后會很快復蘇過來。
同時,政府用印出來的錢去買國債,之后政府還要把錢花出去流向實體經濟,但日本財政已到達一個極端,日本國債與GDP比例已高達2倍以上。日本實施量化寬松以來,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快速擴張,但并沒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變化的只是經濟體系中的貨幣數量。如果日本繼續走向提高資產負債的道路,只會引發貨幣危機。

不 經 歷 風 雨 怎 么 見 彩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