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歐佩克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100萬桶/日,但以巴西、美國、加拿大和挪威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預計將在2025年增加150萬桶/日的原油和凝析油。2024年12月12日,國際能源署(IEA)在月度報告中表示,即使歐佩克+完全取消明年的增產,每天仍將有95萬桶的供應過剩。
【事件】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3月3日發表聲明稱,8個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將從4月1日起逐步增加石油產量,以維護石油市場穩定。國際油價大幅跳水,截至3月4日,WTI原油期貨跌至68.04美元/桶,最低為66.77美元/桶,為2024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一、增產計劃
從2025年4月1日起,歐佩克+將啟動每日增產13.8萬桶的計劃,這是恢復2023年減產措施的第一步。到2026年,產量將逐步恢復到每日220萬桶的水平。
決策背景:歐佩克+認為當前市場基本面穩健,前景積極,因此決定按計劃增產。此前,市場普遍預期歐佩克+可能再次推遲增產,但此次決定出乎意料,導致原油價格下跌。
歷史背景:2023年11月,歐佩克+宣布每日減產220萬桶,此后多次延期,最近一次延期至2025年3月底。增產計劃的推進標志著歐佩克+開始逐步退出減產措施。
未來調整:歐佩克+表示將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增產節奏,以維護石油市場穩定。
二、對能源價格的影響
1. 對國際煉焦煤市場的影響
需求端壓力與成本博弈:歐佩克+增產導致國際油價下跌,可能間接抑制煉焦煤價格反彈。石油價格走低可能降低鋼鐵行業的生產成本(如運輸和能源成本),但當前全球鋼鐵需求疲軟(如2025年中國粗鋼產量預計同比持平或下降),疊加鋼廠利潤承壓,煉焦煤需求短期內難有顯著改善。同時,油價下跌可能降低海運成本,緩解進口煉焦煤的到岸價壓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如澳大利亞峰景礦主焦煤中國到岸價跌至198美元/噸)。
供應端調整與庫存去化:目前全球煉焦煤供應寬松,主要產煤國(如澳大利亞、俄羅斯、蒙古國)供應能力增加,疊加中國國內煤礦復產率提升,煉焦煤庫存壓力向供應端轉移。歐佩克+增產可能進一步強化全球能源供應寬松預期,利空煉焦煤市場或抑制煉焦煤價格反彈空間。
2. 對國際動力煤市場的影響
替代效應與價格競爭:原油增產可能壓低天然氣價格,間接削弱動力煤的能源替代需求。例如,隨著北半球氣溫的回暖,若天然氣價格進一步下跌,發電企業可能減少動力煤使用,加劇動力煤價格下行壓力。當前環渤海動力煤5500K現貨價已跌至700元/噸(創四年新低),疊加印尼低價煤進口沖擊(3800K動力煤FOB價50美元/噸),動力煤市場或延續弱勢。
供需寬松格局延續:全球動力煤供應恢復加速(如中國陜蒙煤礦開工率超78%),而需求復蘇滯后(如中國電力行業庫存積壓)。歐佩克+增產可能強化市場對能源供應過剩的預期,抑制動力煤投機性采購需求,短期價格或維持低位震蕩。
3. 對天然氣市場的影響
價格聯動與替代競爭:原油增產通常導致天然氣價格承壓,因兩者在能源消費中存在替代關系。例如,2025年初歐洲天然氣價格已回落至112.6美元/千立方米,若油價下跌進一步削弱天然氣作為替代能源的成本優勢,可能加劇價格下行壓力。此外,歐佩克+增產可能促使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商調整定價策略,以維持市場份額。
地緣政治與供應風險:近期歐洲天然氣庫存下降,但俄烏沖突停火預期可能緩解歐洲對俄氣依賴的焦慮,疊加歐佩克+增產帶來的能源供應多元化,天然氣市場的地緣溢價或進一步消退。同時,“歐佩克 +” 中的部分國家也是天然氣的重要生產國,石油增產的決策可能會與這些國家的天然氣戰略產生一定的關聯。例如俄羅斯既是石油生產大國,也是天然氣出口大國,其在石油增產的同時,可能會對天然氣的出口策略和供應格局進行調整,影響國際天然氣市場的供應和價格。
三、跨市場聯動與長期趨勢
能源成本重構:原油增產可能加速全球能源成本體系的重構,可能會促使一些國家在能源結構調整中,更加傾向于增加石油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推動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價格向更低均衡點靠攏。例如,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已從2022年峰值回落至100美元左右;而國際煉焦煤價格則因鋼鐵行業需求于2022年上半年提前回落。
區域需求分化:亞洲(如中國、印度、越南)的煤炭需求增長可能部分抵消歐美需求下滑。例如,印度計劃到2030年煤炭消費量增至15億噸,越南進口煤量已超歐盟總量,這些地區的需求韌性或為煤炭市場提供邊際支撐。
市場預期與投資:原油市場的變化會影響市場對整個能源行業的預期。原油增產可能會使投資者對能源市場的風險偏好發生變化,部分資金可能會從天然氣領域流出,影響天然氣相關項目的投資和開發。同時,也可能會使一些國家和企業在能源戰略布局上更加謹慎,重新評估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地位和發展規劃。
四、綜合觀點
綜上所述,歐佩克+增產短期內通過油價下跌對動力煤和天然氣市場形成直接沖擊,而對煉焦煤的影響更多體現在產業鏈傳導層面。,歐佩克+增產可能導致國際能源市場整體供應增加,部分煤炭、天然氣生產國可能會調整生產計劃。這些影響可能因地區、時間、市場心態和供需關系等多種因素而異。未來需重點關注全球經濟復蘇節奏、地緣政治風險及能源政策調整,這些因素將決定各能源品類的價格彈性與市場再平衡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