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9-06-26 10:22 評論:0 點擊:1019
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對煙產品消費稅政策作了重大調整,在把消費稅率最高調至56%的同時,額外再加徵5%的從價稅。關於此次政策調整的原因,稅務總局稱,是“為了適當增加財政收入,完善煙產品消費稅”。
(2009年1月28日,北京某春節廟會的一名表演者邊抽煙邊打手機。 攝影:路透/Jason Lee)
盡管對於增加財政收入的初衷,當局并不諱言,然而提高煙草稅的決定,還是贏得了海內外輿論的一片叫好。有統計顯示,中國是世界上煙民最多的國家,國內每年死於與煙草相關疾病的人數達100萬,倘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此數字有望刷新至220萬。而提高煙草稅,可以顯著降低年輕人、未成年人及低收入者的抽煙幾率。此次“寓禁于征 ”的方式,顯然對於國人健康大有裨益。
然而,對於某些樂觀人士的過度解讀,筆者還是要斗膽潑上盆冷水。因為不論從新辦法本身,還是從另外各個相關層面看,國內的禁煙戰斗都只是個開始,而遠非上述人士一廂情愿的“里程碑”。
首先,新辦法“寓禁于征” 的思路盡管贏得了各方嘉許,但其中對於甲乙類香煙分類標準的調整,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該辦法將70元以下50元以上的品種從甲類降為乙類,這就意味著這部分香煙的稅率不升反降了。而現實情況是,這部分中低檔煙在市場上占有很大比例,這就給此次禁煙效果打上了一個不小的折扣。
其次,有鑒於普通香煙之外,還存在有對消費價格并不敏感的“高價煙”一族。這部分送禮專用的香煙,向來是“買者不抽,抽者不買”,它們的存在不僅滋生了腐敗,而且為煙草企業的利潤留足了巨大的可壓縮空間。煙草企業倘若不愿提高中低檔香煙價格,亦可以考慮用“高價煙”的利潤對後者予以補貼,這無疑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政策的效果。
其三,眾所周知,在國內,立法是一回事,而執法又是另一回事。有鑒於此,筆者寧愿對於新辦法的順利執行持觀望態度,因為在許多地方,煙草行業是地方的納稅大戶,經過多年發展,它們的利益已於地方政府的利益糾結在一起,難分彼此,此前不久曝出某地強制公務員抽本地煙的紅頭文件,便為佐證。在此情形下,深得煙草之益的地方政府能否有決心拿自己的財神爺開刀?被政府慣壞了的煙草企業又將如何輕易就范?這其實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稅收問題,而是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問題。
其四,需要明確,除了以上所列煙草消費者之外,還有一個煙草消費大戶不應忽略——各級政府。長期以來,政府利用大量公款購買煙酒,早已不是什麼秘密,這不僅造成財政的巨大浪費,更影響了政府形象及辦事效率。不久前,中央已對地方政府公款買煙的現象予以叫停,并承諾將在10月份對各地黨政機關經費支出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然而,倘若這些事關納稅人權益的詳細經費支出不能為納稅人所知所監督,那麼僅靠政府突擊式的抽查,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最後,筆者想說,對於攸關民族健康的禁煙大業,政府所表現出的熱情,還遠遠不夠。且不說此次新辦法的推出仍是“為適當增加財政收入”,專家分析,該辦法所規定的新稅率,還有相當的上調空間。眾所周知,中國在2003年就加入了《全球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但中國所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也許有些人還在抱定經濟至上論為之開脫,但筆者要說,一份以犧牲民族健康為代價的繁榮,即便再精彩再炫目再讓人驚嘆,也注定失去其原本的意義!

真誠相待,以誠還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