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07-06-13 19:19 評論:0 點擊:1539
CPI創27個月以來新高是否加大通脹壓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12日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總水平同比上漲3.4%,創27個月以來新高。這也是中國CPI連續3個月同比上漲達到3%以上。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字來看,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呈現出三個明顯特點,一是農村漲幅超過城市,城市上漲3.1%,農村上漲3.9%;二是食品漲幅高于非食品,食品價格上漲8.3%,非食品價格上漲1.0%;三是消費品漲幅大于服務項目,消費品價格上漲3.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7%。
有學者擔心,中國CPI連續3個月達到警戒線,是否意味著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在加大?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說,5月份CPI同比上漲3.4%,是在人們的預期之中的。哈繼銘說,前期豬肉等副食價格大幅上漲,抵消了蔬菜價格下降對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他說,近期國際糧食價格在高位盤整,預計下半年國內外糧價不會再出現去年那樣跳躍式的上漲行情,從而推動CPI大幅走高。下半年某個月CPI可能會攀升至3.5%,但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可望控制在3%左右。
他認為,2004年中國內地糧價上漲30%,當年的CPI最高也不過達到3.9%。從貨幣供應來看,2003年非典之后,到2004年,廣義貨幣增速達到22%,但目前廣義貨幣增速僅為17%。因此,通貨膨脹的壓力雖然存在,但不會失控。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認為,由于豬肉等副食價格大幅上漲,抬高了5月份CPI的水平,不然,CPI增幅會與上個月持平。商務部市場運行司的農產品市場監測表明,最近一兩周,國內市場豬肉供應量平穩增長,價格趨于平穩。預計隨著年初補欄生豬陸續出欄,豬肉供給增加,下半年豬肉價格將逐步趨穩。鑒于豬肉價格趨穩等因素,有專家認為下半年通貨膨脹壓力并不算大。即使實現不了全年CPI的調控目標,超出幅度也十分有限。
三大投行緊急透視CPI:央行不會急于作加息決定
盡管5月份的CPI(消費價格指數)才公布,但頂級投行的熱情卻已提前爆發。11日,高盛、匯豐和雷曼兄弟三大知名投行各自的分析報告表明,5月CPI再次“越線”的結果已毫無懸念。不過,三家機構并不相信央行會在短期內再度加息以平抑通脹。按照雷曼兄弟的預測,中國5月份CPI將達到3.5%,匯豐的預測是3.4%,而高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梁紅給出的預測是3.6%。梁紅同時表示,若豬肉價格上漲蔓延至其他食品價格,未來數月內的通脹率可能大幅上升,預計今后幾個月CPI將保持4%以上的高位水平。
事實上,與CPI聯系密切的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已經為5月份CPI定調。根據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最新統計,今年5月份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8%,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較快,漲幅達到6.3%。5月份CPI的預期升幅,超出了央行制定的3%的通脹目標,而CPI近期在肉蛋價格上漲的帶動下出現的上升勢頭,一直受到央行的嚴密關注。央行行長周小川上周就曾表示,今年是否第三次采取加息行動,要看5月CPI等經濟數據。
不過,雷曼兄弟并不認為央行會立刻加息。“5月CPI上漲的部分原因是食品價格上漲,它帶有季節性因素,倘若事實證明食品價格上漲只是暫時性的,央行不會急于作出加息決定”。持相同看法的還有高盛。盡管梁紅預測年底前央行還會兩次上調存貸款利率,不過這位知名分析師并不認為央行會很快加息。“由于距離上次加息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央行可能只會通過繼續提高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來放出繼續緊縮的信號。”“對于一個經濟增長率達10%至11%的經濟體來說,通脹率在3%至5%并非大問題。”匯豐報告認為,央行未來數月有可能溫和加息,以維持實際正利率,并抑制資產價格升值。“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央行沒有必要采取‘急剎車’的政策”。
CPI即使走高 加息也未必是上策
豬肉、雞蛋價格上漲,給5月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走勢帶來了不確定性,CPI面臨再度突破警戒線的危險。與此同時,人們對未來可能加息的猜測也變得強烈起來。資本市場率先作出了反應,認沽權證連續幾個交易日的暴漲,顯示出不少投資者作出了加息政策可能出臺的推斷。但是,CPI即使走高加息也未必是上策。我國的CPI權重設定存在著可能導致指數失真的缺陷。從今年1月起,國家統計局在統計CPI數據時開始啟用新的權數,在新權數中,食品類權重雖然有所下調,但食品權重仍然占到1/3的比例,倘若食品價格上漲3個百分點,受其影響CPI就將上漲1個百分點。而今年尤其5月份以來,豬肉、雞蛋、花生油價格大幅上漲,無疑將推動CPI的上漲。也就是說,食品價格波動將直接影響到CPI的波動。
CPI通常被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過渡,央行就有可能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但是,我國是一個投資和出口拉動型的國家,消費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處于末位, 以CPI來衡量通脹程度存在著以偏概全的弊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有人曾經提出用廣義價格指標“GDP平減指數”來度量通脹。由于食品和能源價格會受到一些異常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大幅波動,并模糊消費價格的真實變動趨勢,一般將剔除了食品和能源消費價格之后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作為“核心消費價格指數”,核心CPI比CPI更能反映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真實情況,被認為是衡量通貨膨脹的最佳指標。而在目前,除了食品和房屋租金,其他類權重的價格變化并不明顯,也就是說,雖然CPI可能突破警戒線,而核心CPI則可能仍然在正常值范圍內。
因此,完全依據CPI來決定加息與否并不恰當。事實上,加息未必能夠抑制CPI的過快增長。如上所述,我們已經認識到,由于食品權重依然占到1/3的比例,而其他類權重(除了房屋租金)的價格變化又不明顯,那么,CPI的漲幅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作為食品價格上漲的反映。而對于食品價格上漲,加息是無濟于事的,因為食品類商品對加息這一金融工具根本就不敏感。應該認識到,食品類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源于市場供應量的不足,當人們認識到這一點,就會自動加大供應量,這是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就可以決定的事情。要加大市場供應量必然需要一個周期,這個周期并不會因為加息或減息而縮短。實際上,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應該向農戶或規模性農場、養殖場提供優惠貸款,以激活農產品投資,而不是采取將導致其投資成本增加的加息措施。至于房價上漲引發的房屋租金上漲,更應該通過打擊房市中嚴重的投機行為來遏制,倘若加息引起房地產投資的減少,反倒容易造成房價上漲。
加息面臨五大難題
從常規經濟學理論來看,中國央行確實有進一步加息的必要。但是,考慮到中國經濟的特殊情況,再次加息則不見得就是央行的必然選擇。事實上如果考慮到人民幣升值、房市虛熱和等因素的影響,央行再次加息至少面臨著以下五個方面的難題:
一、再次加息可能使央行陷入兩難困境:加息將導致投資減少進而導致進口需求減少,引起貿易順差激增,這難免會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息是抑制投資過熱的有效手段,這將減少中國企業對進口鋼鐵和水泥的需求。但是,加息對減少中國商品出口卻無能為力,因為中國目前具有出口剛性特征,人民幣小幅升值不可能扭轉中國貿易順差增長的勢頭。因此,對于因貿易順差激增而引起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再次加息恐怕也無能為力。
二、繼續加息要考慮房地產市場的承受能力。雖然目前中國實際利率為負,但名義利率并不低。現在商業房貸的利率已經接近6%,再次加息能否成為壓跨中國房價虛高的最后一根稻草?雖然政府和民眾都不希望房價繼續瘋漲,但是政府也不愿看到房地產泡沫轟然破裂,畢竟主要的風險都集中在銀行,尤其是國有大型銀行。如果央行大幅度加息,對房地產造成過度壓力,一旦泡沫破滅,其結果絕對不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
三、中國再次加息的外部環境已經變化,繼續加息的空間十分有限。美聯儲已經暫停加息,而且從短期看美聯儲回復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考慮到人民幣匯率仍然以美元作為主要參考,因此匯率聯動的內在機制使中國繼續加息的空間十分有限。目前,中國幾個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利率都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上,中國再次加息難免會惡化中國的外貿環境。
四、目前央行的難題其實已經不是單純通過加息能夠解決的。與股市目前動輒百分之幾十的回報率來比較,銀行加息27個或者54個基點實在微不足道。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1.2億美元,這么多外匯儲備造成的流動性過剩顯然不是通過簡單加息就能解決的。此外,提高準備金率,雖然可以回籠過多的外匯占款,但過高的準備金率會降低銀行的盈利能力,對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五、加息的實際效果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值得懷疑。從2006年多次加息的實際效果看,加息對抑制中國經濟過熱和物價上漲的作用仍十分有限。因此,再次加息是否真的必要非常值得懷疑,在利率水平的問題上中國應該考慮自己的特殊國情。
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升值
據國際清算銀行測算,5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創出3年來的次高水平,升值1.38%。根據歷史數據推測,這可能會對6、7月的貿易順差產生小幅的下拉效應。專家認為,近3日人民幣對美元走弱,屬于大幅升值后的規律性短暫回調,中期看人民幣強勢不改,這對有效匯率也是向上的推動因素。進入5月份,市場普遍感受到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速度加快。實際上,這是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最快的一個月。在5月份的17個交易日里,7.69-7.65的5個整數關被連續突破,人民幣幾乎三四天就上一個臺階。人民幣對美元平均中間價比4月份大幅升值0.71%,創出匯改后新高。
專家認為,這可能主要是受到中美戰略會談、人民幣波幅放寬、美元走弱的影響。前兩個因素主要是心理層面的,市場受利好消息鼓勵,做多人民幣。而后一個因素則實實在在地給如火如荼的人民幣升值澆了一瓢油。因美國經濟疲軟,房屋銷售數據低于預期、非農就業人數數據不佳,5月美元指數在81.3-82.5的低點盤整,落入2002年以來的底部附近。加元、歐元等非美貨幣則保持高位。美元疲弱推動了人民幣對美元快速升值。同樣,5月份人民幣對日元匯率升值速度也加快,單月升值2.44%,雖不是匯改后新高,但升幅仍較大。主要原因是日本維持低利率加重日元貶值,5月份日元有效匯率創“廣場協定”22年來的新低。這也推動人民幣升值被動加快。另外,人民幣5月份對歐元、英鎊、港元分別升值0.748%、0.936%、0.755%。其中,人民幣對歐元是今年來的首次升值。從以上中間價可以看出,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在走高。
中國剛步入加息周期 七八月加息可能性比較大
由于以豬肉為首的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市場普遍預計這個數據將超過3%的警戒線,達到4%左右,按照歷史同期的環比變化規律,6月至8月“翹尾”因素也將明顯高企。那么,央行會在接下來的周末宣布加息嗎?中金認為七八月加息的可能性比較大。加息有那么可怕嗎?理論上,存貸款加息對股市是利空———簡單的解釋就是存錢得到的利息多了,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把錢存到銀行,不炒股了。但實際生活并不如此簡單。國外有學者倒是發現了一條經濟規律:利息上漲時期,往往就是通貨膨脹時期,也就是股市上漲時期。
美元歷史上的3輪加息周期中,美國股市全部走牛,美國股市此前持續10年的大牛市,也是處在一個加息周期內。盡管官方并不肯定,但我們基本可以確認,中國已經進入新一輪加息周期。再說點通俗的,當發現錢越來越不值錢的時候,你會怎么辦?尋找投資渠道。這種渠道在中國有多少?作為投機性更大的股市,這個時候一定將出現更多的機會,既體現經濟的發展,也隨貨幣貶值而虛增市值。更何況,中國股市基本上還是更多地反映供求關系,而非價值。是的,我們正走在一個史無前例的大牛市的路上。加息,好。

行走江湖 身不由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