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4-11-28 14:11 評論:0 點擊:758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png/site1000/20141121/e89a8ffb139315d93b514c.png 顛覆商業關系的不僅是免費更是連接!
王建宙:在超連接的世界我們怎么辦?最重要的是找準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
周鴻祎:我不太同意王總的意見,我覺得你的同行不再是你的敵人。因為連接關系改變了,闖進來一群人,不管是中國移動還是中國聯通敵人變成谷歌、小米。未來是一個跨界的世界,因為連接關系改變了,原來做安全的人,沒人想到我做搜索、手機的分發。今天不能定義一個企業做什么,因為你在產業鏈的位置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3D打印和IOT到底誰才是工業革命的機會?
周鴻祎:我認為3D打印目前還是一個噱頭。我倒認為IOT技術更可能是形成一個工業革命的機會。
克里斯·安德森:3D打印并不是一個生產制造技術,是一個原形制造技術。3D打印成為工業革命當中的一個激發器、促進器,讓大家更好的研究原形,放進云里,大批量生產。因為他們講同樣的語言,規模很容易上升到大批量生產。
被免費革了命的運營商會不會死?
周鴻祎:我特別理解運營商的心情,微信做了一個電話本,把運營商上千億話音業務拿掉,有點像面對葵花寶典。面對幾千億業務的流失,運營商不能放棄話音業務,但是不放棄別人做免費話音、通信、短信,只能慢慢等死。
王建宙:其實我一點都沒有緊張,也沒有感覺到邊緣化,因為我不認為這是一種競爭,我不認為騰訊和中國移動網絡是一種競爭,或者和話音是競爭。現在情況不一樣了,不是數碼攝影去取代膠卷的時候。數碼攝影取代膠卷是毀滅性的,膠卷沒有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就象做公路,以前馬路上走的是人,后來有了馬車,再后來有了汽車,馬車也好,汽車也好,路總是需要的,而且汽車比馬車需要的路更加多,更加寬。
怎么把產品轉換為商業?
王建宙:作為一個互聯網的開發商,遇到好的產品但是一時找不到盈利模式的時候怎么辦?
周鴻祎:互聯網的產品模式很多,但是掙錢模式就這么幾種,一是廣告,交叉補貼;二是增值服務,像網游。但用戶一定是互聯網的基礎,我認為在互聯網上如果你不能想辦法得到一個海量用戶,就很難往下走。
很多人對商業模式的理解老是有一個誤解,認為商業模式在屋里規劃出來的,其實所有商業模式不是規劃出來的,是探索出來的,但是沒有足夠用戶群的時候,你去想模式,它在屋里怎么都想不出來。用戶足夠多,就像在肥土,插根扁擔都能開花。
就像360當初做免費殺毒的時候也不知道怎么辦,通過免費殺毒積累了2億用戶的時候,你想什么模式,都是可探索的。就像騰訊把短信、語音通話都免費了怎么賺錢,其實不用擔心,讓用戶“天天打飛機”都能賺錢。
下一個能顛覆手機的設備是什么?
周鴻祎:現在很多人得了一種病,離開的手機就慌張,三分鐘不看手機就覺得少了什么,下一個能顛覆手機的設備是什么?
克里斯·安德森:手機不是一個手機,是網絡上的一個節點,是一個橋梁,是你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個橋梁。我用的是智能手表,這只是一個開始,不光是一個顯示,還有我的睡覺、活動測量。我們剛剛看到一種開始,就是個人領域的網絡,能夠跟蹤我們有形的,像數字生活一樣,十年、二十年跟蹤我們各種情況,但是對我們周圍的東西并沒有跟蹤,電話只是一個機會,把世界周圍引入一個數據,電話就是一個連接物,在屏幕和我的生活之間的連接物,再過五年可能手機不會從我的兜里出來,可能環繞我的周圍,嵌入我的眼睛或者眼鏡等等。不會每三分鐘很緊張、神經質的掏出來看看,它會隨著生活流動,就像現在的對話一樣。
互聯網下一個新的入口機會在哪兒?
主持人:后互聯網時代是IOT萬物互聯時代,這個背景下,互聯網下一個新的入口機會在哪兒?
周鴻祎: PC已經OUT了,手機是正在進行時,硬件廠商正在建立一種垂直整合的商業模式,他們會把手機作為入口。下一個入口是什么?我覺得有三個可能,一是IOT的各種設備,無論是眼鏡,還是手表,將來手機在可穿戴設備方面會被分解掉,以后屏幕無處不在。二是車聯網,特斯拉先走了一步,利用碎片時間成為一個接口。三是智能家居,但無線路由未必是入口,它只是一個流量的承載。未來或許家庭機器人是入口。
機器人到底能不能殺人?
主持人:電影里面有機器人控制人類,機器人和人的關系,有沒有出現機器人反過來控制人類的可能性?(就在不久前,特斯拉的CEO馬斯克也預言未來5-10年機器人會反過來屠殺人類。)
克里斯·安德森:未來洗衣機、面包機也是一個機器人,軟件也是一個機器人,它可以進行語言的翻譯,這不是狹義的機器人。機器人本身定義有一點誤導,好象這個東西要變成人,很可怕的,替代我們,這個概念有誤解。
人工智能則是另外一個概念,或許哪天人工智能過頭了,就會超越了我們能夠接受的紅線。但現在我們看離那條線遠的很,我們現在看到所有的這些人工智能都是補充,讓我們更快,效率更高,事情做得更好。這個趨勢會繼續下去,我還沒有看到危險。
周鴻祎:互聯網不能改變就是有人做的系統一定有漏洞,隨著科技的發展,安全的問題不是越來越少,實際上是越來越多。過去有人劫持你的電腦,你只是丟了文件,但開著智能汽車突然死機了,可能就帶來災難性的事件。
機器人不是外型像人才叫機器人,無人機也是機器人,智能設備也是機器人。這里面有兩個問題,一是被人滲透了,有可能造成比原來更嚴重的傷害。二是奇點的問題,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會不會產生的機器的智慧。未來足夠多的設備節點智能化,大量的數據傳到云端,云端可能會產生機器的意識或者機器的智慧。一旦產生機器的智慧,從云端控制各個設備,有可能會產生人類不可想象的結果。

不 經 歷 風 雨 怎 么 見 彩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