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4-12-30 17:19 評論:0 點擊:875
俄羅斯一直以來是溫州企業五大主要出口市場之一,有1664家企業對俄有貿易來往。盧布貶值殃及溫商,有企業加工3萬多條羽絨服虧了200多萬元。(12月29日 中國經濟網)
今年下半年盧布跌跌不休,自年初以來貶值幅度已超50%,令在俄的中國商人及出口俄國的中國企業嘆苦不已,其實不光溫州,盧布劇烈貶值已經令許多出口企業“很受傷”。 溫州的鞋、服裝、汽摩配等產品、福建的石材、河北的皮草,還有許多地方的對俄機電出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盧布大幅貶值引發匯率變動的負面影響。此外,在俄華商也出現了資產縮水現象。來自溫州的《樂清日報》近日報道,有樂清在俄企業稱資產平均縮水了30%,有的企業甚至已經考慮從俄羅斯市場重點轉向中東或其它市場。
筆者認為,當前俄羅斯面臨著新的經濟形勢,主要有兩大問題較為突出:一方面,牽連俄羅斯的烏克蘭危機已經持續一年多了,卻至今依然未結,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制裁將俄羅斯的經濟困境不斷加深。另一方面,石油價格下滑與盧布匯率變動,更讓俄經濟“雪上加霜”。盡管俄財長近日稱明年一季度盧布匯率將走強,但市場對其能否回歸穩定還是充滿質疑。總的來看,俄羅斯經濟當前蒙上的深重陰影很難在短期內消失,經濟寒冬似乎將格外漫長,在俄華商和中國出口企業還是應做好更長時段的因應措施,積極規避各種可能引發的風險。
眼下的俄羅斯經濟之困,表面上是來自地緣政治、石油及盧布匯率波動等方面影響,可更深層次的影響還是來自其自身經濟結構的失衡問題上。假如俄普京當局要帶領俄經濟“在兩年內走出困境”,或有可能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產業結構的調整上來。不少觀察者認為,加快俄羅斯的“進口替代”進程,積極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就業,或成普京出手的政策。由于中俄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俄經貿合作仍將穩健前行,對于以機電產品、小商品、服裝鞋帽等輕工消費品見長的中國企業,也許是困局中的一個機遇;尤其是對于那些“走出去”的在俄華商來說,機會可能會有的,或許更多更大。
盡管有中俄貨幣互換及人民幣走出去,但中國出口企業對俄貿易以美元結算還是相當普遍。對于出口企業來說,需要更加關注俄羅斯的買方流動性問題,還有諸如延期付款、拖欠貨款、取消訂單、到港拒收等貿易風險。
另外,除了傳統的對俄外貿出口方式外,跨境電商也會受到波及。我們知道,目前跨境電商絕大多數是采用美元支付,盡管這種形式免于盧布貶值帶來直接的影響;但商品用美元標價并結算,一旦盧布貶幅過大,商品自然會更“貴”,互聯網帶來的成本優勢也就風景不在了。因此,中國電商假如有開展對俄網售的,應緊密跟蹤相關匯率情況,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采取措施甚至是調整網標客單價。
中國企業須理性應對盧布劇烈貶值傳導的蝴蝶效應。在俄華商及出口企業要相應提高對俄羅斯政治、經濟局勢變化及相關風險的關注程度,并做好相關風險預警、買方違約風險、買方下游市場需求變化評估和收匯跟蹤等工作。

不 經 歷 風 雨 怎 么 見 彩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