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
中
小 發表日期:2014-12-30 17:19 評論:0 點擊:857
說來也真夠快的,昨天還在為該不該發展、如何發展爭論不休,今天卻迎來了七年之癢。中國的網貸業,已邁進第七個年頭。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我國P2P網貸運營平臺數已達1540家,預計全年總成交量將突破2500億元。但是,與網貸業快速發展相對應,平臺事件頻發、風險不斷加大、監管嚴重滯后等方面的問題,也在不斷暴露,導致網貸業似乎又進入了起步初期的該不該繼續發展、如何發展的爭論之中。
說實話,網貸業務發展到今天,再討論該不該發展、如何發展的話題,就實在太過落伍、太過保守、太沒有與時俱進思維了。因為,以P2P為核心的網貸業務,正在向兩端不斷延伸,尋找網絡金融與現實金融有效銜接的途徑,如現實業務交由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典當公司來負責等,而前端也不排除會出現新的變化,甚至銀行為其提供支撐的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對網貸業務的監管,就成了最為重要、最為緊迫的一項工作。
然而,恰恰是這項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訖今沒有出臺規范的監管制度,沒有統一的監管辦法,除一些地方出臺了地區性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之外,管理層除了一些原則性表態、象征性要求之外,并沒有真正能夠對網貸業務起到約束與規范作用的具體辦法與措施。因此,網貸業仍處于無拘無束狀態,仍然無法有效避免各種問題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除民間資本之外,目前,國有資本、金融資本、證券市場資本等也都在充分醞釀,準備進入到網貸業。特別是地方國有資本和金融資本,為了尋找新的發展之路,都準備進入網貸業務。這也毫無疑問會使網貸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平臺,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但是,挑戰最多的還是監管工作怎么抓,監管如何才能確保網貸業不再發生更多問題,如何才能確保網貸業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事實也是如此,既然網貸業發展是一個不可改變的趨勢,是經營者、消費者都非常喜歡、非常看重的業務。那么,就應當積極地、正面地去引導和促進其發展,使其不偏離正確的發展軌道。因為,如果從起步階段就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或者偏離了正確的發展軌道,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是會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的,是會嚴重損害這個行業的社會形象和公信力的。而這,恰恰是中國許多行業發展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我們注意到,在監管問題上,不管哪個行業、哪個部門,似乎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習慣于以大亂達大治。也就是說,很少有行業和部門能夠把監管工作走在前面的,或能夠與行業發展同步推進的。如房地產業發展,如何有有效監管與制約的話,就不可能出現今天這樣的問題。再如社會集資問題,一度時期確實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過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也是因為監管缺失,導致社會集資成為了極大的社會問題。
顯然,對網貸業來說,已經誕生整整七年了,且在這七年當中,發展速度十分迅速,各類問題也迅速爆發,可監管制度卻遲遲跟不上節奏。我們不禁要問,是否也要等網貸業務出現了社會集資那樣的嚴重問題了,才出臺相關的監管制度與辦法呢?監管制度是否只有用慘重的代價才能換來呢?
也許有人會說,由于網貸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到底會出現怎樣的問題,監管層也說不清。所以,相關的監管制度也就很難誕生。但是,網貸業除了具有互聯網的特征之外,不就是金融業特征嗎?將互聯網特征和金融業特征結合到一起,將兩類業務可能存在的問題整合到一起出臺相關的制度和辦法,不就可以有效彌補監管不足的矛盾嗎?縱然還有漏洞,也可以隨時彌補呀,為何要等到矛盾集中爆發、問題大量出現以后再采取補救措施呢?到時候,將會帶來多大的損失呢?
由于金融業、保險業、證券業等也都在不斷加大創新力度,特別是近一段時間以來股市的火爆,也給網貸業發展帶來了一定沖擊。但是,從總體上講,對網貸業的發展沒有構成威脅。也就是說,網貸業快速發展,仍然是一種趨勢。阿里巴巴能夠如此受推崇,網貸業也不失為重要因素之一。那么,誰能保證不會有比阿里巴巴更為引人注目的互聯網企業出現在我們面前,從事范圍更廣、內容更多、創新手段更強的網貸業務呢?那么,如果監管再跟不上節奏,就真的很危險、也很無奈了。
消除網貸業七年之癢,沒有更好的辦法,就是加大監管力度,健全監管體系,完善監管制度,全方位對網貸業務進行監管,確保網貸業不出現大量詐騙、跑路等方面的問題。

不 經 歷 風 雨 怎 么 見 彩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