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之家網站2026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會議成功舉辦
第十六屆全國鋼鐵貿易與物流企業百家誠信暨品牌供應商評選揭曉
酒鋼集團省列重大項目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走進項目現場,“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氣息撲面而來。
作為甘肅省列重大建設項目,煉軋廠工藝裝備提升及產品結構調整項目,既是企業踐行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更是破解發展瓶頸、推動鋼鐵產業向高端化轉型的關鍵之舉。這場關乎產業升級的“破局之戰”,不僅將傳統鋼廠迭代升級為現代化產業基地,更推動產品實現“從普鋼到特鋼”的核心跨越,為酒鋼搶占國內高端材料市場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
解困:從零開始闖新路
“2023年冬天,瞅著2800mm中厚板產線又因設備故障停機,我心里像壓了塊冰疙瘩。”煉軋廠老職工、項目機械組組長屠海道出了煉軋廠工藝裝備提升及產品結構調整項目啟動前的困境。
回望來路,1985年投產的煉軋廠,曾是酒鋼鋼鐵產業的“頂梁柱”;1998年建成的2800mm中厚板產線,更是為酒鋼添磚加瓦,成為功勛產線。但日子久了,這條設計年產50萬噸的產線跟不上趟了:設備老化拉低生產效率,勞動生產率、生產成本雙雙落后于行業水平;能耗超準入值、廢氣排放不達標,成了超低排放政策下的“短板”;產品多是普碳板、低合金板,性能、單重、寬度都滿足不了不斷發展的下游需求,訂單量逐年萎縮。
更讓人著急的是市場。宏興股份的線棒材里,建材占比超60%,大家都賣差不多的東西,市場一波動就犯難。西北新能源行業年需中厚板193.6萬噸,橋梁、容器等領域需求372.4萬噸,合計566萬噸的市場空間里,酒鋼卻因產品規格受限只能“望單興嘆”。“客戶要3米寬的風電用鋼,咱最多軋到2.65米,只能把機會讓給別人。”煉軋廠銷售管理室市場信息主管申富祖的無奈,道破了結構性矛盾的尖銳。
產品單一、規格受限,不僅讓酒鋼在市場爭奪中落于下風,更難充分釋放其在西北的區域優勢與品牌影響力。
“雙碳”目標下,鋼鐵行業產能壓減成常態;而河西地區新能源及重大基建項目釋放旺盛需求——2023至2030年,本地鋼筋棒材年需求171.6萬噸,按酒鋼75%的市場占有率,仍有128.7萬噸空間待開拓。“實施煉軋廠工藝裝備提升及產品結構調整項目,新建4200mm寬厚板產線,不是選擇題,是生存題。”宏興股份公司領導班子在項目論證會上的話擲地有聲。
在政策東風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變革已如弦上之箭。2021年4月,酒鋼拉滿弓,與中冶賽迪、中冶南方分別簽訂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合同。接下來一年,雙方團隊綁在一起干,論證、考察、爭論,只為打磨出最好的方案。“論證時,我們跑遍了國內所有大型寬厚板生產線,技術方案改了17稿,筆記記了23本。”項目工程組組長常杰偉回憶,“最后綜合政策、資源、資金等因素,定了分步走方案:先在老四軋區域建煉鋼連鑄和4200mm寬厚板生產線,之后在運輸部車輛庫區域建雙高棒生產線。比原方案省了19%的用地,物流距離縮短300米,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
2024年2月28日,項目正式破土動工,這座總投資44億元的“新煉軋廠”就此拉開了闖新路的大幕。
實干:拼出來的“酒鋼速度”
零下22℃的戈壁灘,風跟刀子似的,混凝土養護成了大難題。技術人員想了個招:“電伴熱+棉被蓋”,每小時測一次溫度,就為保住強度;焊工戴三層手套還握不住焊槍,只能輪著干,15分鐘就得沖進彩板房暖和暖和——在項目建設中,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項目一開工,建設者們就帶著“早上領了任務,晚上就要出結果”的勁頭,投入這場硬仗中。天寒地凍時,他們頂風冒雪;酷暑難耐時,他們汗流浹背,從未有過片刻停歇。
“進度不是追出來的,是規劃出來的,更是拼出來的!”項目團隊心里門兒清。面對工期緊、任務重,他們像指揮家一般,把每道工序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將人員設備調得妥妥當當。酒鋼統籌協調、科學管理,參建單位堅守“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結合西北天氣特點,精準規劃各階段目標。
開工后難題一個接一個。
開工后,煉鋼連鑄、寬厚板生產線等多區域施工同步推進,高峰期有3000名建設者同時作業。為破解這種多線并行、規模會戰的復雜局面,項目部以“快節奏、高標準、強協同”為綱,緊盯目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嚴把質量、安全、進度三道關。
施工現場,全體建設者嚴把每道工序,與時間競速搶趕工期。工程車輛往來如梭、引擎轟鳴,建筑工人或綁扎鋼筋、或澆筑混凝土,身影在工地上不停穿梭。各施工區域如精密齒輪般高效聯動,共同勾勒出一幅熱氣騰騰的建設畫卷。
質量是項目的“生命線”。項目部織密“策劃—控制—確認”全鏈條質量管理網,每道工序、每個細節都經嚴格核驗,確保工程質量無懈可擊。
安全是項目的“防護盾”。建設者們把安全刻在心頭,從現場標識到人員培訓,建起全流程安全管理體系,定期演練、及時排查隱患,筑牢“零事故”防線。
為保工期,建設者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全身心投入各項工作,遇到關鍵節點有時連續奮戰幾十個小時,餓了扒幾口盒飯,累了靠在角落瞇會兒,起身再干;盛夏戈壁,地表溫度超過40℃,安全帽被汗水浸透,他們還在鋼筋堆里核對圖紙……
這份拼勁,拼出了讓人叫好的“酒鋼速度”——
2024年9月起,寬厚板廠房鋼結構封頂、1號及2號轉爐推爐等關鍵節點順利推進。
2025年1月18日,軋機牌坊吊裝,寬厚板的“心臟”主軋機進入安裝階段。
2025年4月29日,煉鋼連鑄單項工程熱試投產。
2025年8月28日,4200mm寬厚板單項工程建成投產。
至此,項目團隊創造了547天建成投產的行業紀錄,68項重點設備全部選用行業明星品牌,41項重點分項工程實現100%舉牌驗收,質量事故為零。“從項目破土時的戈壁荒灘,到一座現代化新廠零事故、零尾項提前建成交工,每一步都浸透著團隊的汗水與堅持。”中冶賽迪項目經理李方奇感慨地說。
智變:靠智慧蹚出升級路
項目中央控制室的電子屏上,數據實時跳動:轉爐煤氣回收量33kgce/t、蒸汽回收13kgce/t……這些數字背后,是智能制造的硬實力。
“當年建老廠,我們憋著一股勁要煉出符合市場要求的好鋼。老廠靠力氣,新廠靠智慧,這真是差著代呢!”煉軋廠設備能源室工程師馬廣群的贊嘆,道出了新老產線的本質不同。
在這座新廠房里,數字孿生技術像只看不見的手,把生產的每個環節都改了樣。
智能煉鋼系統與板坯結晶器專家系統精準協同,讓連鑄坯生產效率提升20%,廢品率壓減至0.2%,躋身國內一流;彎輥及CVC竄輥板形控制技術破壁而出,實現酒鋼板材在區域市場的全規格、全品種覆蓋;AI智慧煉鋼、工業機器人與結晶器專家系統深度融合,再集成天車定位、激光測距等技術,構建起煉鋼全流程智能管控網,推動關鍵崗位邁入無人化智控時代,人工成本直降30%。
雙蓄熱式加熱爐、高壓水除鱗、高精度四輥可逆式軋機、控軋控冷等全套先進裝備環環相扣,寬厚板生產實現了全自動、高精度、高品質、低成本目標。
不僅如此,綠色“基因”也被融入生產全流程:LT干法除塵、鐵水一罐制等工藝將噸鋼能耗壓至能效標桿;分質供水、噪聲治理、固廢回收體系筑牢“增產不增排”底線。與老產線相比,新產線噸粗鋼碳排放量從351.51kg降至267.94kg,降幅達23.77%,綠色發展底色愈發鮮明。
“項目深度融合了十余項前沿技術,從原料入廠到成品出庫,每個環節都經過上千次模擬優化,既守住了產品高質量,又跑出了生產高效率。”煉軋廠工藝裝備提升及產品結構調整項目部工藝組軋區工藝責任工程師張國元說道。
項目投產后,煉軋廠將釋放強勁產能:年產合格連鑄坯230萬噸、寬厚板120萬噸。其中核心裝備4200mm寬厚板生產線,一舉填補甘肅無大寬幅軋機的空白,產品厚度從6—40mm拓展至6—100mm、寬度從2800mm拓寬至3800mm,新能源用鋼、高級別化工用鋼等重點領域高端產品占比達70%。該生產線與現有2800mm產線形成高效互補,不僅推動酒鋼中厚板在西北區域的市場份額提升至35%,更將成為西北區域內裝備最先進、品種最齊全、規格覆蓋最廣的中厚板標桿產線。
與此同時,產業升級的藍圖更在加速鋪展:線棒材從“建材為主”轉向“高端制造用鋼主導”,建材占比從60%降至35%,高附加值品種鋼多40個百分點,全力護航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板卷年產700萬噸以上,品種從343個擴到450個以上,覆蓋新能源、航空航天、核工業等關鍵領域;不銹鋼聚焦“多品種、小批量、高附加值”,著力做精做強高端新材料。
這樣一來,酒鋼就能搭建起以風、光、水、核、氫、儲能等新能源用鋼為核心,以高端不銹鋼、碳鋼為引領的產品矩陣,全力向著“高端化、專業化鋼鐵材料綜合服務商”的目標大步邁進。
當4200mm寬厚板產線的第一塊鋼板緩緩下線,戈壁的陽光透過廠房玻璃,在鋼板上灑下一片金屬光——那不僅是鋼鐵的底色,更是酒鋼踏向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堅定回響。
【免責聲明】本信息中的陳述、數據和觀點,僅代表上海鋼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之家),不構成對任何機構或者個人的市場操作建議或者投資依據。未經鋼之家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復制和對外發布。如引用、轉載或者刊發,需征得鋼之家授權同意,并注明出處為鋼之家,且不得對本評述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