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鋼鐵行業脫碳路線圖明確設定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屆時,浦項制鐵、現代鋼鐵和東國制鋼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應較2018年基準減少95%。這三家企業均專注于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憑借其雄厚的財務實力,這一目標具有現實可行性。
一、三大企業差異化減排路徑
作為韓國主要二氧化碳排放源,鋼鐵行業2018年工業排放占比達39%(3.7287億噸,不含Scope 3排放)。這主要源于高爐-轉爐(BF-BOF)工藝的主導地位,而電弧爐(EAF)占比持續下降加劇了減排壓力。因此行業脫碳戰略核心在于用電弧爐逐步替代現有高爐產能。
? 浦項制鐵(Posco):作為完全采用高爐工藝的龍頭企業,其光陽鋼廠曾是2022年全球碳排放最高鋼廠。公司計劃分三階段推進:2030年前通過提高廢鋼使用率減排20%;2040年前應用氫能煉鋼和CCUS技術減排50%;最終通過HyREX創新技術(氫基直接還原鐵連續生產工藝)于2050實現碳中和。目前已與普銳特簽約建設年產30萬噸示范項目,并投資4.5億美元在光陽建設250萬噸電弧爐車間。
? 現代鋼鐵(Hyundai Steel):高爐與電弧爐產能各占1200萬噸的均衡布局使其具備先天優勢。公司正開發Hy-Cube技術,通過高爐與電弧爐的金屬料雙向輸送創新工藝,目標2030年減排12%。雖未公布遠期目標,但母公司現代汽車集團的2045年全產業鏈碳中和承諾將形成倒逼機制。
? 東國制鋼(Dongkuk Steel):作為全電弧爐生產企業,其仁川工廠的Eco-Arc電爐通過廢鋼預熱系統已降低能耗30%。公司計劃2030年減排10%,2040年減排28%,最終通過氫能應用和AI數字化管理實現2050年全面碳中和。
二、資源保障與政策支持
實現綠色轉型需突破三大資源瓶頸:
1.能源結構轉型:根據《2024-2038電力產業發展規劃》,韓國將關停30座煤電廠,將氫能占比提升至6.2%。到2050年綠氫產量達300萬噸,并進口2290萬噸綠氫。
2.廢鋼資源保障:盡管機械制造業發達,韓國已是廢鋼凈進口國(2024年進口額11.5億美元)。隨著電弧爐產能擴張,預計2030年后將限制甚至禁止廢鋼出口。浦項已投資1.4億美元將廢鋼回收中心從4個增至8個。
3.政策金融支持:國家綠色分類體系(K-Taxonomy)為69類經濟活動提供環保標準,符合標準企業可獲韓國貿易保險公社和進出口銀行的優惠融資。浦項2021年發行7億美元綠色債券,現代汽車2023年獲9.4億美元綠色貸款,均為行業提供可借鑒范本。
盡管具備資金技術優勢,韓國鋼企仍選擇25-30年的長期漸進式轉型策略,在確保經營可持續性的同時穩步推進碳中和目標。(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555-2238835 +86 1775558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