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國、日本和韓國強勁進口訂單的推動,全球動力煤出貨量在8月升至2024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前,全球煤炭出口已連續9個月同比下降,引發市場擔憂:2025年可能成為自2020年以來全球煤炭貿易首次出現全年萎縮。然而,隨著中國國內煤炭產量下降,以及近期東亞制造業活動回升,區域煤炭進口需求顯著上升。
出口反彈跡象
根據數據機構Kpler,8月全球動力煤出口量達8534萬噸,環比增長640萬噸,為去年12月以來首次突破8100萬噸。自2024年底以來持續的月度下滑趨勢因此出現扭轉,實現連續兩個月環比增長。
更重要的是,8月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實現增長,這是自2024年10月以來的首次,或對市場情緒產生積極影響。
其中,中國增加530萬噸、日本增加60萬噸、韓國增加180萬噸,三國合計增加760萬噸,進口總量達到4790萬噸,成為推動全球煤炭出口反彈的主要動力。區域煤市趨緊,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8月份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煤炭出口均價升至111美元/噸,為五個月高點,高于6月和7月的106美元/噸。
關鍵影響因素
展望未來,煤炭進口走勢將取決于多個指標:
中國煤炭產量:受制于產能過剩整頓,中國自7月起削減部分煤礦產量。8月煤炭產量為3.905億噸,同比下降,但2025年累計產量仍同比增長約3%。若減產持續,電力企業可能加大進口以填補庫存缺口。
工業活動:8月中國制造業擴張速度創五個月新高,新增訂單增長推動工業需求上升,勢必帶動煤炭及能源消耗。中、日、韓產業鏈緊密聯動,工業活躍度可能在區域內相互傳導。
天氣因素:東亞地區2025年末至2026年初的氣候將顯著影響煤炭消費。目前預測顯示,中日韓氣溫略高于長期均值,取暖需求或偏弱。但若出現寒潮,煤炭消費將迅速增加。歷史上,東亞燃煤發電量在每年11月至12月達到高峰。
市場展望
若中國維持煤礦產量限制,冬季電力企業補庫需求或推動進口上升,進而延續近期全球煤炭訂單的反彈勢頭。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需求上升,日韓等國可能加快采購,以避免在競爭中落于下風,從而進一步抬升全球煤炭進口總量。
(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555-2238875 181555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