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鋼鐵行業持續面臨產能過剩危機,預計到 2035 年,產能將幾乎翻倍至 1.69 億噸。東南亞鋼鐵協會主席林鴻志( Lim Hong Thye)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盟鋼鐵政策制定者會議暨 2025 年東盟鋼鐵論壇的特別講話中表示這種擴張速度遠遠超過了東盟鋼鐵需求的增長,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威脅。
據他介紹,目前東盟區域鋼鐵產能為 8460 萬噸,預計到 2035 年將達到 1.69 億噸,這些擴張將由已宣布的 5770 萬噸新建高爐和 3680 萬噸電弧爐投資推動,還不包括不少另外的感應爐投資。
由于這種前所未有的增長威脅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他敦促政策制定者采取措施管理投資流入并監管新產能的開發,強調實現并保持產能利用率達到或超過 80% 對東盟鋼鐵行業的發展和競爭力至關重要。
林鴻志表示,東盟的鋼鐵需求去年提升至 8120 萬噸的新高,同比增長 7.9%,超過了疫情前的消費水平,這標志著市場的確定性和貿易前景的改善;然而,這種強勁的需求與重大的結構性挑戰并存,去年東盟鋼鐵產品的進口滲透率仍為 65%,在全球范圍內位居前列;這種對進口的嚴重依賴以及激烈的競爭,再加上持續的產能過剩,使得區域產能利用率極低,低于 80% 的可持續基準,從而損害了長期運營的可行性。
他補充說,全球貿易壁壘和中國鋼鐵出口激增也進一步危及該地區的穩定。盡管美國征收的關稅迫使全球貿易流結構性投資,有望使東盟成為出口多元化的受益者,但這也使當地市場面臨更激烈的進口競爭。因此,他呼吁政策制定者保持韌性,為當地生產商提供適當支持,對抗不利的貿易行為。
(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21-50582771 1381658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