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波蘭TVP World報道,在俄烏沖突造成的經濟沖擊下,俄羅斯煤炭行業正經歷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危機。成本上升、價格疲軟以及西方制裁的疊加效應,使這一傳統支柱產業陷入困境。
據金融時報周一援引俄羅斯國家統計局數據報道,2025年前七個月,俄羅斯煤炭行業虧損高達2250億盧布(約合28億美元),是2024年全年虧損總額的兩倍,亦較2023年接近3750億盧布(46億美元)的利潤出現劇烈反轉。
“俄烏沖突對大多數俄羅斯企業不利,但煤炭行業的情況尤其糟糕,”一位俄羅斯大型企業家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直言。
盡管煤炭行業僅占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不到1%,但其直接雇傭超過14萬人,并在多個地區對當地就業和財政具有關鍵意義。
“煤炭行業正經歷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嚴峻的危機,”俄羅斯主要煤炭公司之一俄羅斯煤炭公司首席執行官弗拉基米爾·科羅京今年早些時候在接受俄媒國際文傳電訊社采訪時警告稱,成千上萬個就業崗位和地方稅收面臨風險。
根據俄羅斯能源部的數據,截至9月,全國共有23家煤炭企業(約占總數13%)已關閉,另有53家企業面臨倒閉風險。
莫斯科能源與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亞歷山大·季托夫表示:“中小型企業是受沖擊最嚴重的群體。”
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煤企為維持出口被迫對亞洲買家提供大幅折扣,當年初期的出口價格比全球基準價低至60%。
全球能源數據監測機構Kpler高級分析師菲拉特·厄爾根指出,俄羅斯煤炭生產商“仍在低利潤甚至虧損狀態下繼續出口,因為若縮減產量,將減少外匯收入——目前外匯仍是莫斯科的優先目標——并可能在礦區引發社會不穩定。”
分析人士預計,全球煤價至少在2027年前仍將維持低迷,行業復蘇前景不容樂觀。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今年9月的一場地方經濟論壇上承認行業困境:“煤炭生產商的日子確實不好過。”
俄烏沖突已進入第四個年頭,隨之而來的西方制裁繼續給俄羅斯經濟帶來壓力。2025年,俄聯邦財政赤字預計將達5.73萬億盧布(約合688億美元),遠高于此前1.7萬億盧布(約合204億美元)的預測值。
隨著沖突持續,軍費與安全支出依舊主導國家預算——2026年聯邦預算中,38%資金被劃撥至“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
(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555-2238875 181555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