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新聞網站gCaptain報道稱,1989年7月,俄羅斯庫茲巴斯煤礦區的礦工集體罷工——這場罷工最終成為蘇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勞工運動之一,也被視為帝國解體的前兆。彼時,面對工資長期拖欠、基礎設施破敗以及致命的安全隱患,成千上萬名礦工停工抗議,直接挑戰莫斯科的權威。這場罷工暴露了蘇聯計劃經濟的致命缺陷:設備陳舊、礦難頻發、政府對承諾力不從心。而如今,近四十年過去,煤礦工人的不安情緒似乎再次升溫。
據《金融時報》報道,勞動力短缺、成本上升、設備采購困難以及煤價疲軟,正共同擠壓俄羅斯煤炭產業的利潤空間。然而,對生產商而言,最大的挑戰來自運輸成本。盡管俄羅斯近年來成功組建了“影子油輪船隊”以規避制裁,但在獲取用于運輸煤炭的干散貨船方面卻優先級不足。同時,俄羅斯軍方對鐵路運輸高度依賴,導致用于修復鐵路的零部件和材料被大量調往前線。其結果是:自2022年以來,物流成本在俄羅斯動力煤價格中的占比已從50%飆升至近90%。
“沖突對大多數俄羅斯企業都是壞事,”一位俄羅斯業內高管對《金融時報》表示,“但對煤炭行業來說,這簡直是深不見底的爛攤子。”
問題在頓巴斯地區尤為嚴重——該地區歷來是俄羅斯煤炭產業的支柱。
更雪上加霜的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近期的煤炭市場走勢同樣不利于俄方。盡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幾周采取措施試圖穩定煤價,但整體趨勢仍對俄羅斯不利。路透社援引數據顯示,中國6月進口煤炭3561萬噸,同比下降23%,但較5月的兩年低點略有回升。進口下滑反映出國內煤炭產量增長、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電、風電和光伏)發電增加,以及2025年前五個月出口量同比增長13%。
這使得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同時成為最大的煤炭進口國和出口國。今年上半年進口總量下降11%至2.217億噸,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預計,全年進口量將比2024年減少5000萬至1億噸。房地產低迷、工業增長放緩以及國內產量上升(預計2025年增長約5%)都是重要原因。
至于俄羅斯煤炭的前景,形勢同樣黯淡。俄羅斯能源部今年初曾起草煤炭行業救助計劃,但財政部和央行在普京于5月底簽署最終版本前削減了方案規模。政府支持將僅限于受沖擊最嚴重的企業,包括稅收及貸款延期、運費折扣等措施,而非直接補貼。
(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555-2238875 181555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