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Reuters)10月7日報道的消息,盡管印度正在努力擴大清潔能源產能,但該國各邦的電力分銷商仍與燃煤發電廠簽訂長期合同,以滿足預計的用電高峰需求。
路透社看到的招標文件顯示,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以及近期撤回清潔能源項目激勵措施的東部阿薩姆邦(Assam),計劃在未來兩個月內簽署至少7吉瓦(GW)的燃煤發電的采購協議,這些電力將于2030年前交付。
根據印度評級與研究機構(India Ratings & Research)的表述,在截至今年7月的過去16個月期間,超過17吉瓦的煤電裝機容量已進入不同階段的合同流程,相關投標也已經提出,這是新冠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的此類項目計劃。
分析師表示,由于預計非太陽能時段的空調需求上升,且電池儲能建設進展緩慢,電力采購熱潮正在推動新的投資建設,預計這樣一來將會減緩這個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脫碳努力。
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的高級分析師阿希什·庫馬爾·普拉丹(Ashis Kumar Pradhan)表示,盡管印度設定了擴大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但他也預計這一舉措將使得印度在更長的時間內依賴煤炭。
印度計劃到2035年將其煤炭發電能力從目前的210吉瓦增加到307吉瓦,增長46%,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燃料發電能力達到500吉瓦,幾乎是目前251.4吉瓦的兩倍。
普拉丹表示,“我們已修訂了對印度燃煤發電量的預測,預計煤電峰值將推遲出現在2040年代初,此前的預測這一峰值出現在2030年代末期。”
8月,阿達尼電力(Adani Power)宣布將在兩座燃煤電廠投資約50億美元。
今年湍流電力公司(Torrent Power)宣布了一項價值25億美元的煤炭發電項目,該公司全職董事吉吉什·梅哈塔(Jigish Mehta)表示,他們正在評估未來十年建設5吉瓦至7吉瓦發電能力的計劃。
分析師表示,盡管這些計劃可能會使煤炭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高于之前的預測,但太陽能電力由于成本較低,白天仍有望成為電力采購首選。
梅哈塔表示,“州級配電公司面臨電網存在不穩定性的問題,這源于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以及缺乏擴建新增的儲能設施。”
然而,印度獨立能源專家亞歷山大·霍格文·拉特爾(Alexander Hogveen Rutter)表示,若在印度建設帶有儲能容量的可再生能源,實際要比新建燃煤發電容量還更便宜。
他說,“新建煤電的成本會越來越高,隨著電池規模的擴大,這一成本差距只會繼續擴大。”
根據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 8月的一份報告,印度已為電池儲能開發招標拍賣了約12.8吉瓦小時的容量,但目前僅有219兆瓦小時投入運營。
文件顯示,包括中央邦(Madhya Pradesh)、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和比哈爾邦(Bihar)在內的各邦在本年度選擇新煤電項目時,均以可再生能源項目存在延誤為由。
北方邦能源部門的高級官員納倫德拉·布殊南(Narendra Bhooshan)告訴路透社,“可再生能源本身還無法填補基荷缺口。”
(采編: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0555-2238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