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之家網站2026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會議成功舉辦
第十六屆全國鋼鐵貿易與物流企業百家誠信暨品牌供應商評選揭曉
肖遠企在2025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的講話
(2025.10.18)
很高興參加全球財富管理論壇。借此機會,我今天主要介紹探討人工智能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實踐與趨勢性變化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和金融高質量發展,深刻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我們知道,科技與金融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人類歷史上,科技發展都極大地推動了金融業的變革。例如,金屬貨幣廣泛使用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就是金屬冶煉技術的出現與成熟。我國北宋時期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就離不開印刷術的發明與版畫技術的發展。反過來,交子紙幣的出現,對推動印刷版畫技術的進步自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近現代以來,歷次重大科技革命對金融的促進與影響無疑都是巨大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機與機械化作業,人類生產步入了快速增長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金融,特別是商業銀行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電氣時代的到來使金融活動突破了地域困擾,金融交易不再需要“人背馬馱”的長途跋涉。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的興起,金融運行成本大大節約,運行效率極大提升,金融交易不再受時空約束。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金融領域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可以預期,對金融的促進與影響可能是重大而根本性的。下面,我談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關于金融供給。
一般來說,金融供給包括產品供給、場景供給、范圍供給和主體供給等幾個方面。就目前而言,產品和范圍的金融深化程度已經較高,從全球看,金融產品種類之多甚至有些眼花繚亂。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之下,服務的物理距離也已經無限延伸。在人工智能時代,由于金融產品的研發、轉化和生產成本可能大幅下降,不僅使得實現產品多樣化、觸達遠端客戶在經濟上變得更加可行。更重要的是,過去被忽視或被認為不經濟的小眾需求,在成本收益上也變得更加可持續,產生了所謂的“長尾效應”。在場景方面,金融機構與客戶等利益相關者直接參與和更加嵌入的體驗很可能將產生不同的變化。
第二,關于金融集中。
人工智能賦能金融行業,支撐了金融科技生態的底層技術、數據和算法。金融是經營管理貨幣與風險的行業,在科技應用方面對穩定性、可靠性的要求較高,自然更加傾向于與擁有科技、研發和應用推廣優勢的科技公司合作。與此同時,大型金融機構在資源技術投入、客戶數量、數據積累等方面也擁有天然優勢。以信息數據為例,數據是人工智能的燃料,大型金融機構因為擁有海量、多維、實時的歷史交易數據、客戶行為數據和宏觀數據,能夠訓練出更精準、更強大的預測模型和風控模型,形成“數據—模型—客戶—數據”的正向反饋,同時配以巨大的資本投入,吸引頂尖的科技人才,一定程度上可能對中小機構形成競爭壁壘,產生所謂的“馬歇爾沖突”。我們知道,穩定而有效率的金融結構需要多樣化的金融主體和交易市場,中小機構如何通過調整發展戰略和業務結構以適應科技革命帶來的變化,確保仍具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對于維持一個合理均衡的金融結構至關重要。
第三,關于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
組成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的因素很多,包括資本實力、客戶基礎、風控能力、人才隊伍、公司治理、企業文化等,這些都很重要。在人工智能時代,一種常見的看法是“自動”(Automation)和“虛擬”(Virtual)取代了“人工”與“實體”,那么,保持金融機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要素是否發生了新的變化?這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例如,人工智能使數據和算法的重要性上升,但如何將“可用數據”變為“可信數據”、如何整合與識別有價值的信息就變得非常關鍵,否則,就可能出現誤導,產生決策偏離。
又比如,在人工智能時代面臨的選擇更多,選擇什么樣的數據,選擇什么樣的模型,產生的結果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堅持“選擇中性”原則就顯得很有必要。如何保證能做到“選擇中性”,對金融機構來說就是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再如,在保險領域,精算假設對保險資源配置與管理決策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方向性作用。應用人工智能科技提升精算假設的合理性與可實現性,降低假設與結果的偏離度就構成了保險機構的核心競爭力要素。
第四,關于金融生產最大可能性邊界。
科技革命總能帶來金融業的總量增長,一方面,金融服務于經濟社會生產與生活,科技革命催生的經濟產出增加與社會福祉改善,客觀做大了金融業的增量,另一方面,金融業本身在資源最優配置與經營效率上也得到改進,兩方面都會帶動金融現有潛力的充分釋放和未來增長邊界的突破。作為經濟學概念的生產可能性邊界,既可用來說明在一定的技術與資源條件下可能生產的兩種或多種商品最大數量的組合,也可用來描述由于重大技術進步可能產生最大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外延與拓展。
金融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配置資源。人工智能的發展無疑有助于更好更有效率地配置資源,潛力可以充分挖掘,更多的資源很有可能“恰到好處”地分布在生產可能性曲線之上,完成現有資源的最優配置。同時,人工智能作為重大科技進步,推動金融最大生產可能性邊界向外移動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第五,關于金融監管。
金融穩定理事會、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和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等國際金融監管組織,長期以來一直密切關注人工智能科技發展及其在全球金融領域的運用實踐。金融監管鼓勵支持金融機構運用最新科技,優化金融服務、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加強風險管理,確保穩定有序。遵循金融基本原理與基本規律,把握好集中與分散、特色與同質、安全與效率等方面的動態平衡,努力構建具有韌性的金融體系。當然,金融監管本身也要加大資源投入,完善監管方法與流程,提升監管科技能力。
人工智能科技仍在不斷發展,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還處于不斷擴大與深化的過程,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得出完整的結論畢竟為時尚早,以上是一些初步思考。由于時間關系,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本信息中的陳述、數據和觀點,僅代表上海鋼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之家),不構成對任何機構或者個人的市場操作建議或者投資依據。未經鋼之家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復制和對外發布。如引用、轉載或者刊發,需征得鋼之家授權同意,并注明出處為鋼之家,且不得對本評述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