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之家網站2026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會議成功舉辦
第十六屆全國鋼鐵貿易與物流企業百家誠信暨品牌供應商評選揭曉
央行: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
--《金融時報》訪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十四五”期間,中國人民銀行持續引導金融體系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及支持擴大內需等要求,把更多金融資源投向國民經濟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近日,《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
《金融時報》記者:“十四五”期間,中國人民銀行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進展和成效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近年來,人民銀行系統推進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加強制度和市場建設,初步建成以金融“五篇大文章”制度體系為引領、政策工具和統計考核體系為驅動,部門協調機制和信貸市場管理系統為支撐的政策框架體系,不斷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融資比重和服務質效。金融“五篇大文章”制度體系可以概括為“1+5”,“1”指的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5”指的是人民銀行牽頭出臺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各分領域的專項指導文件。
總體看,“十四五”期間,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截至2025年8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貸款余額105.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比重達到38.7%,同比增長13.2%,增速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6.6個百分點;科技、綠色、普惠、養老產業、數字經濟產業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12.1%、23.8%、10.8%、52%、12.5%,明顯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融資可得性明顯提升。普惠小微授信戶數超6000萬戶、已覆蓋約三分之一的經營主體;科技型中小企業獲貸率接近50%。融資成本穩中有降。8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1%,同比下降40個基點。多元化融資渠道拓寬。截至2025年8月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已有244家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6112.8億元。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綠色債券余額2.2萬億元,累計發行4.6萬億元。
《金融時報》記者:“十四五”期間,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了支持科技金融的一系列政策舉措,進展和成效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第一篇就是科技金融。近年來,人民銀行與有關部門緊密協作,不斷完善政策框架,綜合運用信貸、債券、股權等手段,加強對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持和全鏈條的金融服務,為科技強國建設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具體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科技金融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建立科技金融統籌推進機制,完善頂層制度設計。出臺《關于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聯合科技部等6部門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聚焦重點領域深化改革創新。持續優化科技金融區域布局,推動科技要素密集地區優化科技金融服務生態,支持濟南、上海、南京、北京中關村等7地深入推進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二是科技領域融資支持強度和水平不斷提升。科技貸款保持較快增長。截至2025年8月末,科技貸款新增額占各項貸款新增額比重為28.8%,成為信貸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3.4萬億元,同比增長22%,連續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截至2025年8月末,創新型中小企業獲貸率提升至66%,其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獲貸率達到72.3%。科技企業融資成本穩步下降。2025年8月,科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2.8%,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三是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政策工具更加完善精準。2022年,人民銀行設立4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2024年4月,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激勵金融機構加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首貸融資以及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2025年5月,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由5000億元提升到8000億元;降低再貸款利率,由1.75%降至1.5%。截至8月末,銀行與企業簽訂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合同金額達2.4萬億元,發放貸款余額9437億元,累計支持1.8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首貸,為5330個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四是債券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和適配性增強。2022年4月,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科創類債券產品(科創票據),拓寬專精特新等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2025年5月,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科技部、金融監管總局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支持科技型企業、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產品體系,完善有關體制機制。為支持股權融資和創業投資,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提供再貸款資金,與地方政府、市場增信機構合作,通過擔保增信、直接投資等方式,支持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科創債券。科技創新債券融資增量擴面,截至2025年8月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已有244家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超6000億元,融資成本顯著下降,融資期限更長,資金加快流向科創領域。
五是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取得成效。人民銀行加強宏觀信貸政策指導,引導銀行設立服務科技創新的專營組織架構、專門風控制度、專業產品體系、專項考核機制,持續提高專業能力。目前主要大中型銀行均構建了突出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成長性的信用風險評估體系,超過半數的大中型銀行在總行及重點地區一級分行設立了科技金融專營部門。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創新積分貸”等適應科技型企業特點的產品和服務模式持續增量擴面。
《金融時報》記者:“十四五”期間,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開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十四五”期間,為助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人民銀行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有效帶動擴大消費供給,支持更好滿足居民消費需求。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消費政策體系。牽頭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指導金融機構從消費供需兩端發力,聚焦消費重點領域和環節強化金融支持。聯合相關部門分別出臺金融支持養老、體育、文旅等消費重點領域政策文件,精準支持消費行業高質量發展。優化調整汽車消費信貸政策,取消個人自用汽車貸款首付比最低要求,更好滿足居民汽車消費需求。
二是著力支持加大消費供給。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居民服務、旅游等消費重點領域信貸投放,指導金融機構創新支持消費的產品和服務。截至2025年8月末,全國服務消費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78萬億元,同比增長5.12%。
三是更好滿足居民消費融資需求。規范發展消費金融,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創新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融資需求,提升消費信貸可及性。配合實施好消費貸款貼息政策,降低居民融資成本。截至2025年8月末,全國住戶消費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1.13萬億元,同比增長4.9%。
四是消費信貸再融資渠道不斷拓寬。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拓寬資金來源,提升消費信貸供給能力。推動汽車、消費、信用卡等零售類貸款資產證券化增量擴面。2025年1-7月,汽車金融公司等發行金融債券215億元,發行信貸資產支持證券484億元。
五是消費支付服務更加便捷。鼓勵支付服務主體聚焦消費支付需求,優化支付流程,創新產品服務,推動構建銀行卡、移動支付、現金等支付方式并行發展、相互補充的多元化支付服務體系,持續提升境內消費支付的便利性。結合外籍來華人員重點消費場景,積極推動外卡受理改造,不斷改善移動支付體驗,助力擴大入境消費。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落實好金融支持消費各項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支持消費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個性化消費資金需求,加大對消費行業經營主體貸款支持力度,強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作用。
【免責聲明】本信息中的陳述、數據和觀點,僅代表上海鋼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之家),不構成對任何機構或者個人的市場操作建議或者投資依據。未經鋼之家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復制和對外發布。如引用、轉載或者刊發,需征得鋼之家授權同意,并注明出處為鋼之家,且不得對本評述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