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之家網站2026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會議成功舉辦
第十六屆全國鋼鐵貿易與物流企業百家誠信暨品牌供應商評選揭曉
央行:構建安全高效的現代支付體系
--《金融時報》訪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負責人
支付體系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是民生消費暢通、經濟穩健運行不可或缺的基礎支撐。近年來,我國支付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全社會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務,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近日《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負責人。
《金融時報》記者:“十四五”時期,我國支付體系發展總體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發展成就?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負責人:“十四五”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不斷推動我國支付業基礎設施更加穩健、雙向開放更為擴大、行業生態更具活力、民生服務更有溫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構建位居全球先進水平的現代支付體系。近五年,我國支付系統處理業務年均增長12.52%,業務總量位居全球第二,2024年業務金額突破12000萬億元;移動支付業務位居全球領先地位,2024年業務筆數為2020年的1.71倍;支付服務平均費率不到0.6%,遠低于歐美國家。
一是支付市場形成主體多元、協同并進的新格局。五年來,人民銀行持續優化和構建清算機構、商業銀行、支付機構、行業協會共同參與、高效協同的現代支付服務體系。清算機構為聚集主責主業,提供多層次的清算服務和基礎支撐,商業銀行發揮網點多、分布廣、服務全的“主力軍”作用,支付機構聚焦小額便民零售支付領域,共同為社會公眾提供安全、高效、多樣化的支付服務,有效滿足上億經營主體和數十億消費者的支付需求。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揮自律管理作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會員合法權益,促進支付清算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支付領域邁出互利共贏、開放合作的新步伐。穩步擴大支付領域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推進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體系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持續完善、業務量穩步增長、參與者覆蓋全球六大洲。支付互聯互通持續深化,國內方面,“云閃付”等電子錢包接入主要線上移動支付場景,各類條碼互認互掃取得積極進展;國際方面,快速支付系統互聯互通和跨境二維碼互聯互通齊頭并進,便利跨境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跨境支付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是支付行業進入合規立身、守正致遠的新階段。加快搭建支付監管法律制度體系,鼓勵更具活力、更加安全和更為有序的市場良性發展。在機構監管、業務管理、受理終端管理、涉詐涉賭“資金鏈”治理等方面,出臺多項監管制度。其中,《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作為支付行業首部專門性法規,標志著行業發展進入嶄新階段。同時,綜合運用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手段,以“零容忍”態度堅決處置支付行業違法違規行為;圍繞支付機構全周期、業務全鏈條,防范支付風險;開展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資金鏈”治理,守護人民群眾資金安全。
四是支付服務再上安全便捷、包容普惠的新臺階。推動形成網絡支付、移動支付、銀行卡、票據等多種支付方式并存的支付工具體系,較好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支付服務需求。“十四五”以來,全國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2.3萬億筆、金額22599.86萬億元,分別是“十三五”同期的2.34倍和1.34倍。當前,便捷的支付服務深入各類交易場景,刷卡掃碼隨時隨地,刷臉拍卡創新推出,老年人支付“數字鴻溝”加快彌合,助農取款服務點打通鄉村支付“最后一公里”,基本實現“人人有卡、家家有戶、村村有服務”。特別是服務高效、價格普惠的移動支付的快速普及,為數字經濟等新興業態的誕生與發展創造了條件,深刻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新時代的“中國名片”。
《金融時報》記者:您剛才提到建設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體系,隨著全球跨境支付體系朝著更加高效、安全、包容、多元的方向發展,中國在跨境支付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負責人:潘功勝行長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指出,跨境支付體系是全球貨幣資金運行的“動脈”,是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融資、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依托。中國人民銀行持續推動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建設,已基本建成多渠道、廣覆蓋、安全高效的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網絡。
一方面,建設并完善跨境支付基礎設施,持續擴大網絡覆蓋范圍。一是CIPS跨境人民幣主渠道作用日益凸顯。截至2025年9月末,已接入1700余家境內外參與者,業務觸達全球六大洲189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法人銀行機構。2024年,CIPS處理跨境人民幣業務175萬億元,同比增長43%,“十四五”以來的年均增長40.3%。二是中國銀聯網絡覆蓋范圍持續擴大。銀聯卡已成為三大國際銀行卡品牌之一,銀聯境內外成員機構超2600家,受理網絡延伸至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三是數字人民幣新型跨境支付平臺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央行、阿聯酋央行等推出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Bridge)。
另一方面,持續推進跨境支付互聯互通,便利跨境資金和人員往來。一是推動快速支付系統首次實現跨境互聯,提升跨境匯款效率。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順應兩地融合發展趨勢,于2025年6月成功實現內地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直接連接(跨境支付通),支持兩地居民、企業在線實時辦理跨境匯款,有效提升效率、節約成本,受到社會各界廣泛歡迎。二是推動二維碼支付跨境互聯,提升零售支付跨境互操作性。中國人民銀行組織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中國銀聯等建成跨境二維碼統一網關。鼓勵支持清算機構、支付機構等發揮移動支付優勢,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其中,清算機構與境外二維碼網絡合作,已與馬來西亞等9國實現互聯互通;支付機構與境外商業機構合作,支持我國居民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掃碼支付,并引入多個境外錢包入境使用。
《金融時報》記者:“十四五” 期間,人民銀行在優化外籍人員來華支付服務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目前政策效果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負責人:近年來,我國移動支付發展迅速,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進金融普惠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安全、高效、便利的移動支付,已成為展示我國支付現代化發展成果的特色亮點。同時,我們也關注到,由于境內外支付習慣存在差異,部分外籍來華人員對移動支付還不習慣。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與相關部門、地方政府高效聯動,建立健全橫向貫通、條塊結合的立體化工作格局,聚焦“食、住、行、游、購、娛、醫”等重點場景,著力打通支付服務堵點,切實保障外籍來華人員支付需求。
一是聚焦重點產品,大幅提升交易限額,開展用戶分層認證試點,優化移動支付流程。外籍來華人員可直接使用境外手機號注冊境內移動支付APP,并綁定境外銀行卡支付(即外卡內綁),或直接使用境外電子錢包掃碼支付(即外包內用)。二是緊扣重點環節,在駐外使領館、邊檢口岸、機場、航班、高鐵等投放多語種《在華支付指南》,構建線上線下多維宣傳渠道,積極推廣移動支付服務。三是緊盯重點場所,推動建立了60多個機場支付服務示范區,在外籍人員入境“第一站”提供移動支付咨詢服務。
經過各方共同努力,銀行卡、移動支付、現金等支付方式并行發展、相互補充的多元化支付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便利性明顯提升。外籍來華人員對我國移動支付的認知度、接受度不斷提升,“掃一掃”已成為其主要支付方式。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入境人員移動支付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人,交易筆數、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62%、149%。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深化跨境支付領域開放合作,保障支付基礎設施穩健運行,堅持支付行業嚴監管,常態長效做好優化支付服務工作,更好服務金融強國建設,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免責聲明】本信息中的陳述、數據和觀點,僅代表上海鋼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之家),不構成對任何機構或者個人的市場操作建議或者投資依據。未經鋼之家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復制和對外發布。如引用、轉載或者刊發,需征得鋼之家授權同意,并注明出處為鋼之家,且不得對本評述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