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之家網站2026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會議成功舉辦
第十六屆全國鋼鐵貿易與物流企業百家誠信暨品牌供應商評選揭曉
央行:深化金融業高水平開放 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
--《金融時報》訪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港澳臺辦公室)負責人
金融業開放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時期,我國金融對外開放步伐加快,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不斷深化,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上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持續推進,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近日,《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港澳臺辦公室)負責人。
《金融時報》記者:“十四五”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在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全球宏觀政策協調和金融安全網建設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港澳臺辦公室)負責人:“十四五”時期,中國人民銀行通過二十國集團(G2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清算銀行(BIS)、多邊開發銀行等全球治理平臺機制以及東盟與中日韓(10+3)等區域機制,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推進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全球和區域金融安全網建設。
一是持續加強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持續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推動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海中心。
二是積極參與東盟與中日韓(10+3)等區域機制合作。2025年5月舉行的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批準了在清邁倡議下引入可以人民幣出資的快速融資工具,實現了人民幣在區域金融安全網合作中的突破。
三是深入參與國際金融規則和標準制定,提出中國方案。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的“無損、合規和互通”三原則已成為法定數字貨幣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準則。
四是依托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加強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積極推動二十國集團在債務處置、跨境支付、加密資產監管、發展普惠金融等領域開展工作,維護多邊主義。
當前,全球治理體系處在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治理、全球宏觀政策協調和金融安全網建設,貢獻中國智慧,展現大國擔當。
《金融時報》記者:中國人民銀行如何看待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在相關領域取得了哪些成果?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港澳臺辦公室)負責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社會基于對危機教訓的反思,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討論越來越多,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弱化對單一主權貨幣的過度依賴,國際貨幣體系向多極化發展。二是逐步擴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的國際使用,探索超主權貨幣成為國際主導貨幣。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有助于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朝著更加多元、均衡和公平的方向改革,增強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韌性。
中國人民銀行認真落實“十四五”規劃要求,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如果拉長一點周期來看,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是近20年來國際貨幣體系變革中的一個重要特征。特別是2022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后的首次審查,決定將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仍保持第三位,位列美元、歐元后,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里程碑。2022年SDR審查期內,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衡量貨幣國際化程度的各項指標上均有所提升。
在今年的陸家嘴論壇上,潘功勝行長系統闡述了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跨境支付體系建設、全球金融穩定和國際金融組織治理等方面的主張。展望“十五五”,中國將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多邊主義之路,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以負責任大國擔當,為國際貨幣體系注入更多穩定性與包容性,為構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韌性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貢獻力量。
《金融時報》記者:中國人民銀行在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港澳臺辦公室)負責人: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助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一是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香港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不斷優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政策體系,統籌發揮人民幣清算行、貨幣互換安排機制作用,支持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同時,常態化在港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豐富離岸人民幣市場產品。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支持香港金融管理局設立1000億元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為在港商業銀行提供穩定且低成本的資金來源。
二是不斷深化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債券通”方面,2017年和2021年,債券通“北向通”和“南向通”相繼開通,為兩地投資者投資彼此債券市場提供便捷通道。2024年,“債券通”債券被納入香港金融管理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格抵押品,首次在離岸市場確立境內債券的擔保品功能。2025年,進一步優化“南向通”機制,延長結算時間,便利購買多幣種債券,并拓展內地投資者范圍。“互換通”方面,2023年,“北向互換通”正式上線運行,允許境外投資者便捷開展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和集中清算。2024年,推出以國際貨幣市場結算日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換合約,上線合約壓縮服務,幫助投資者提高風險對沖效率,降低業務成本。2025年,允許境外機構使用“債券通”債券繳納“互換通”保證金,延長合約期限,增加合約品種,擴充報價商隊伍并提高交易限額。截至2025年8月末,“互換通”累計成交名義本金8.2萬億元人民幣,較上線初期增長9倍,充分印證了機制的有效性。
三是推進兩地快速支付系統互聯互通。2025年6月,“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線,為兩地居民實時小額跨境匯款開辟了“高速路”,有效提升匯款效率,便利兩地居民日常生活。根據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5年7月末,“跨境支付通”共處理超70萬筆匯款,其中北向支付約20萬筆,南向支付約50萬筆,雙向匯款涉及總額逾40億元人民幣。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金融改革開放大局,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免責聲明】本信息中的陳述、數據和觀點,僅代表上海鋼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之家),不構成對任何機構或者個人的市場操作建議或者投資依據。未經鋼之家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復制和對外發布。如引用、轉載或者刊發,需征得鋼之家授權同意,并注明出處為鋼之家,且不得對本評述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