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29日,由鋼之家網站主辦,邯鄲正大制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歐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聯辦,上海期貨交易所、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成渝釩鈦科技有限公司、盤古云鏈(天津)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建發金屬有限公司、上海鋼鐵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鑌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聯辦,河南天元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天津友發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鋼鋒實業有限公司、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協辦,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大宗物資網特別支持,中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寧夏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長江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春煦鋼鐵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申銀萬國期貨有限公司、永安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責任公司、承德信通首承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靖江太和港務有限公司、安徽鋼之家、安徽鋼之家供應鏈、重慶鋼之家、易鋼投資支持的《鋼之家網站2024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會議》在南京召開。在本屆會議期間,舉辦了《鋼鐵供應鏈模式創新》、《鋼之家網站2023年秋季報告會》、《產業金融化與風險管理》、《鋼之家期現實戰心得交流會》、《第二十六屆鋼鐵企業市場信息聯席會議暨第九屆鋼鐵生態圈市場信息大會》、《原燃料市場形勢與結構性問題研究》和《鋼材:低碳環?!そY構調整·模式創新》等七場專題論壇。來自國內外包括120多家鋼廠和80多家原燃料企業在內的產業鏈企業及相關機構、媒體等700多家單位的900多名嘉賓參加了本屆會議。
在10月28日上午的主旨大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宏作《2024年國內煤炭市場分析及展望》發言。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宏
作《2024年國內煤炭市場分析與展望》報告
一、 碳達峰看綜合戰略思想
關于我國雙碳戰略定位,定位就是兩個。一個就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了重大戰略決策。另一個就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鋼鐵的發展行業的要求。第二就是關于雙碳戰略的意義,也是總書記在去年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中提到的四個迫切需要。第一個是迫切解決資源環境約束這個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策略;第二個是順應技術進步的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第三個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優越,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競爭的過程當中;第四個是主動擔當大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需要。
二、 我國煤炭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的形勢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長周期的快速的發展,中國的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3678億元到去年是121萬億元,能源生產從6億噸標準煤到了46.6億噸,能源消費量從5億噸增加到去年的54.1億噸標準,粗鋼產量從3178萬噸增加到去年的10億噸以上,水泥產量從6000多萬噸增加到20億噸,中國的水泥產量2013年曾經達到了24億噸。
根據這個階段來看,中國從1978年到現在,中國的碳排放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78年到2002年這一階段,中國經濟實現了長周期快速發展,能源消費年均增長4.6%,煤炭消費年均增長3.7%,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長3.26%,這也是一個中速增長。第二階段從2002年到2012年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國的能源消費年均增長9.01%,煤炭消費量年均增長11%,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長11.05%。這10年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能源消費加速增長,煤炭消費年均增長超過了10%,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年均超過了10%。從2012年到2022年,這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由前一個階段的9%降到了2.7%,煤炭消費量由年均11%的增長降到了0.9%,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到了2.1%,這也是中國經濟轉型、能源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體現。
三、 關于雙碳戰略背景下煤炭產業鏈的發展
從煉焦煤資源來看,我國氣煤資源占13.7%,肥煤只占3.5%,主焦煤占5.8%,瘦煤占4%。這一部分煤是用于做煉焦煤的,但是氣煤比如說配煤,并且洗精煤的產量比例還比較低的,主焦煤只有5%多一點。所以中國相對來講,在世界上中國煉焦煤資源豐富,但是從煤炭資源總量來講,煉焦煤的資源總量還是相對較少,更多的還是動力煤。
從全國煤炭的儲蓄分布來看,全國的煤炭產量越來越向晉陜蒙三省區集中,特別像山西2010年到2022年,產量增長了78%,內蒙古增長了54%,陜西省翻了一番,新疆差不多翻了兩番,但是其他地區的產能在逐漸下降。從現在來看,全國煤礦的產能大概在48~50億噸,應該說產能還是比較豐富的,并且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占到了全國煤炭生產和供應的主體。通過2016年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礦的現代化水平在快速提高,全國煤炭供應保障能力在大幅度提高,再加上進口,今年全國煤炭進口量有望超過4億噸。根據現在形勢來看,大概在4~4.5億噸左右。在國家雙碳戰略大背景下,我國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結構中的占比已有所下降,2022年的占比為67.4%,較2010年下降8.8個百分點,目前還是占主體能源地位不變。
目前國內燃煤發電量增速呈階梯式下降,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發電替代作用顯著增強。隨著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不斷突破,配合儲能技術和裝備不斷成熟,穩定性增強、波動性下降,對煤炭的替代作用越來越明顯。在全國特高壓全面建成,33個國家戰略,其中有23條是以燃煤發電為主。近這20年我國燃煤發電的發電量和結構的變化,從全國燃煤發電量的情況來看,2002年到2007年,全國燃煤發電量年均增速達到了15.38%,并且燃煤發電占全國發電量的80%以上。2008年到2013年,燃煤發電量年均增速降到了6.5%,并且燃煤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比重也降到了75%左右。2014年到2020年,燃煤發電量年均增速降到了2%。2014年到2020年,燃煤發電量年均增速降到了2%,比02年到07年降13%,并且占比也降了63%左右。2021年和2020年這兩年,燃煤發電量占全國發電的比重分別是59和57,降到了60以下。
從煤化工來看,中國的煤化工基本上兩個方向,一個是傳統煤化工,煤焦化,包括化肥,還有一個現代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氣等等。但是從最近這些年來看,中國的現代煤化工產量增速不大,傳統煤化工幾乎沒有增長?;さ陌l展前景,第一看政策,第二看環境,第三還要看煤化工的前端的產品,煤化工未來的產品和一些高端產品。但是這些產品它的價值很高,但是它的投資風險也大,投資技術、人才都面臨著瓶頸問題。這是從煤炭的煤電、煤焦鋼、煤建材、煤化工來看,都出現了一種增速階梯式的下降趨勢,并且煤焦鋼、煤建材基本上進入了總量峰值平臺,煤電進入了低速增長。
四、 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
從2010年到今年6月份,由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水電裝機的情況可見,水電裝機從2.1億萬千瓦增加了2億萬千萬到4.1億萬千瓦。風電從三千多萬千瓦達到了3.9億千瓦,太陽能達到了4.7億千瓦。隨著風能和太陽能快速發展,我國一次電力2010年只占9.4%,2022年達到了17.5%,增加了8.1個百分點。這8.1個百分點實際上都是對傳統能源包括燃煤發電的替代。從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來看,2010年煤炭占一線能源消費結構只有69.2%,去年是56.2%,降了13個百分點。從整個煤炭供應鏈和產業來看,煤電裝機容量還在增加,特別是最近這兩年,沿海地區包括西部地區為了風能和太陽能配套,又建設了一大批燃煤發電機組,煤炭的消費需求有增量,但空間不大,波動性增強就隨著燃煤發電裝機的容量的增加,但是發電小時數在下降。
今天我們的會議的主題就是煤焦鋼,主要產品產量峰值已經顯現,應該說冶金行業和建材行業對煤炭的消費需求基本上是在總量平臺期小幅波動,煤化工行業的消費需求有增量,但是政策支持層面還不是明朗,并且受國際石油市場變化,投資風險大,效益低,環境問題突出,包括現在全國的煤制油,煤制油企業都虧損,煤制稀冰利潤不高,煤制乙二醇虧損沒必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對煤炭的替代作用越來越大。近10年我國煤炭的國內產量加進口量,跟消費量的對比,實際上最近這幾年從總數上來說供大于求,未來我們也做過預測,到2025年中國煤炭消費會達到接近峰值43~45億噸。2028年左右,中國煤炭銷售會達到峰值,它的峰值基本上也是在45億噸左右,維持一段時間。所以說在主要方面行業里面,鋼鐵行業幾乎沒有增長,化工行業增長不大,建材行業沒有增長,其他行業會減少,電力行業有一點點增長。
五、 未來煤炭行業產業鏈的發展
第一是推動六化建設,構建新型的煤炭產業體系。六化建設就是第一個管理的數字化,第二個煤礦生產的智能化,第三個產品定制化,隨著煤炭消費總量達峰,包括下游產品產量達峰,煤炭產品的定制化需求會越來越強烈。第四是產業集群化,第五是生產專業化,第六是礦區綠色化。
第二,推動統一大市場建設,守住國家能源安全底線。建立全國煤炭的統一大市場,走入國家安全底線,這里面通過大型企業和上下游之間的戰略聯合,包括建立長期制度等等,推動這種統一大市場,形成穩定的長期的供應保障。
第三要推動體制機制建設,保障雙碳戰略目標。這里面主要有幾點,第一個要合理確定區域煤炭總量,第二個叫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包括我們2016年以后,隨著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比如說煤炭的現代化水平在快速提升,但是下一步還進一步提高這種煤炭運營安全綠色高效和智能化生產水平,加快結構調整。第三要建立大型現代化的產能彈性管理和彈性機制。第四是建立大型礦區的產能,繼續和老礦區的轉型發展。第五要推動煤電煤焦鋼和煤建材的協同發展。最近這兩年我們跟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鋼鐵協會建立了一個2+4+4的機制,推動煤炭和鋼鐵行業的這種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價格機制等等,包括跟媒介,我們也在建立這種機制,來促進煤炭和上下游產業的集中發展。
最后一個還要推動構建煤炭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和耦合發展的機制,更重要的是要利用雙碳的政策,把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同時要進一步的發展二氧化碳的封存和利用技術。包括我這里提到的就是二氧化碳制甲醇這種技術,從實驗室當中到工業化的生產,真正實現我們的碳循環和碳的資源化利用。
【會議報道按現場紀錄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核】
(編撰: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021-50583120 1356492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