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動力煤出口同比下降5.1%,總量從2024年同期的3.7878億噸降至3.5965億噸。然而,各主要出口國表現出現明顯分化,一些國家憑借物流改善、貿易條件有利和戰略需求鏈接實現增長,而另一些國家則受到監管變化、惡劣天氣及基礎設施瓶頸的顯著制約。
印尼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煤出口國,出口量從去年同期的1.83億噸降至1.73億噸,同比下降6%。此次下滑主要受持續季風降雨影響,采礦與港口運營受阻,同時新出臺的HBA基準價格機制帶來不確定性,壓縮了出口商利潤空間。
澳大利亞同期出口量錄得9200萬噸,同比下降4%,原因包括大型煤礦的勞動力中斷、主要出口港(如紐卡斯爾港)計劃性維護,以及鐵路運力有限帶來的供應鏈受限。此外,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及價格競爭壓力下,中國買家更多轉向俄羅斯、南非和蒙古等替代供應國,以降低對澳煤依賴。
哥倫比亞在主要動力煤出口國中跌幅最大,上半年出口量從2900萬噸驟降至2000萬噸,同比下滑30%。這一下滑源于哥倫比亞國內生產中斷及臨時停產,同時歐洲能源政策持續向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及核能傾斜,顯著壓縮了對哥倫比亞煤炭的需求。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南非成為少數實現出口增長的國家之一,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增加5%至3400萬噸。復蘇得益于鐵路運輸及港口作業效率提升,尤其是Transnet逐步恢復向理查茲灣的煤炭運輸能力。此外,印度買家在印尼供應受擾背景下大幅增加南非采購,一些來自中國的訂單也轉向南非,以獲取可用于配煤的低硫煤。
蒙古出口量則同比增長10.5%,主要受益于穩定產量及向中國北方運送煤炭的陸路運輸效率提升。隨著中國持續優化進口結構、降低海運依賴并削減運費,蒙古憑借地理優勢顯著受益。邊境貿易基礎設施強化及新增通關口岸進一步加快了出口節奏。
美國動力煤出口在上半年實現1.3%的溫和增長至1930萬噸,主要因向韓國、中國臺灣等亞洲買家出口增加,這些市場希望在全球供應不確定的背景下分散采購來源。然而,美國高昂的內陸運費、相較俄羅斯和南非煤炭的競爭力不足,以及歐洲市場降溫,限制了其進一步增長的潛力。
總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全球動力煤出口體現出高度動態且分散的市場格局。一些出口國憑借地理優勢、物流改善或穩固的雙邊關系實現增長,而另一些則受制于政策障礙、天氣干擾及傳統市場需求減弱。未來,擁有靈活供應鏈、多元客戶基礎和政策適應能力的出口國,將更有能力應對市場波動并維持競爭力。
(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555-2238875 181555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