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BC-TV18報道,印度鋼鐵部秘書桑迪普·龐德里克(Sandeep Poundrik)表示,焦煤產量缺乏增長,是印度擴大鋼鐵產能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他指出,目前正與煤炭部進行討論,計劃提高國內焦煤在煉鋼環節中的占比,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并減少生產成本。
龐德里克強調,印度鐵礦石儲量充足,足以滿足國內需求并兼顧出口,但鋼鐵生產中成本最高的原料并非鐵礦石,而是焦煤。他指出,印度目前約90%的焦煤依賴進口,隨著煉鋼產能的擴大,這一依賴程度預計還將進一步上升。
根據印度鋼鐵協會(ISA)與安永帕特農(EY Parthenon)于2025年9月發布的報告,受鋼鐵行業需求增長推動,印度的焦煤進口量預計到2030年將激增42%,達到1.15億噸。根據《國家鋼鐵政策》,印度計劃到2030-31財年實現3億噸煉鋼產能,并在2047年達到5億噸。2025財年,印度進口焦煤8100萬噸,預計到2030財年將增長55%,達到1.35億噸,以滿足更高的產能目標。
在新德里舉行的印度工業聯合會(CII)鋼鐵峰會上,龐德里克表示,當前許多國家已將鋼鐵供應視為“國家安全戰略”的一部分,印度也需要轉變公眾對鋼鐵行業的傳統認知。他指出,與外界認為鋼鐵業由大型企業主導的印象不同,印度約有50%的鋼鐵由2.2萬家中小微企業(MSME)生產。近期約有150家小型鋼企停產,主要原因是鋼價跌至五年來低位。
龐德里克還指出,受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等貿易壁壘影響,印度鋼鐵出口面臨挑戰。他強調,有必要加快鋼鐵行業的低碳轉型。鋼鐵部已與多家鋼企合作啟動試點項目,通過高爐與直接還原鐵(DRI)路線生產綠色鋼鐵(Green Steel),并將利用未來十年綠色氫能成本下降的趨勢,推動可持續煉鋼技術的發展。
Kpler:俄羅斯煤炭企業面臨兩難 保住銷量還是支撐價格
據Kpler網站,俄羅斯煤炭生產商如今面臨根本性困境:要么以微薄利潤維持產量,要么削減產量以支撐價格。作為俄羅斯煤炭的主要買家,中國預計在2025年進口需求將大幅下降,未來幾年海運煤炭進口量也難以再現強勁反彈。
亞太地區進口需求的下滑加劇了與印尼低成本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同時,外界預期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俄烏沖突將結束的情況并未出現,歐盟和美國的制裁依然有效。
在2023-2024年期間,俄羅斯煤企通過將出口從歐盟、摩洛哥和日本轉向中國、印度和土耳其,維持了總體產量。這一策略導致海運市場分化為兩大陣營:一方繼續拒絕進口俄煤,另一方則成為主要承接市場。然而,這一策略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2023-2024年中國煤炭需求的強勁增長。而如今,這一“緩沖”已不復存在。
產量與價格的兩難加劇
無論制裁是否繼續,俄羅斯煤企都面臨結構性挑戰:要么在低利潤甚至虧損的情況下維持高產,要么通過減產支撐價格。兩種選擇都不理想。
即使制裁解除,俄羅斯對華動力煤出口量預計也將保持穩定。Kpler的分析指出,生產商進一步提高出口量的動力有限,因為額外出口將需要更大幅度的價格折扣,而當前價位下已無空間。隨著中國需求放緩,印尼煤炭的低價競爭加劇,俄羅斯煤炭的利潤空間受到壓縮,尤其因遠東港口的物流成本較高而更加不利。
增長空間有限
即使制裁被解除,俄羅斯煤炭仍可能以較其他產地折價的形式交易,盡管與國際基準價之間的差距會有所縮小。但整體市場空間仍然受限:
日本是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預計年需求增長可達1000萬噸左右。日本此前幾乎完全擺脫了對俄煤的依賴,但考慮到其嚴格的品質要求,俄羅斯煤有望重新獲得一定市場份額。
摩洛哥是大西洋流域中唯一具備明顯增長潛力的市場。得益于運距和煤質的優勢,俄煤在該市場的競爭力較強,而美國、南非及哥倫比亞的煤炭供應商在此難以匹敵。
韓國市場增長空間有限,俄煤在當地已保持穩定份額。今年夏季韓國電力公司增購俄煤后,進口量已接近其“非正式上限”。
印度的增長主要來自冶金煤領域,動力煤進口僅小幅上升。由于印尼低價煤的競爭激烈,俄煤在印度動力煤市場難以擴大份額。
土耳其市場已趨飽和,增長空間有限。俄煤需維持價格折扣以保住市場占有率。
歐盟市場基本無復蘇可能。歐洲煤炭需求結構性下降,德國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天然氣供應改善,使煤炭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持續下降。
前路展望
除非制裁解除,否則俄羅斯煤炭生產商可能不得不適度減產。隨著主要市場需求疲軟,中小型企業或被迫收縮生產。俄羅斯煤炭出口的長期可持續性如今直接取決于中國和印度的消費趨勢--兩國均有能力在不利情況下降低進口依賴。
當前市場已形成兩大陣營,即使制裁解除,也僅會重新分配貿易流向,而不會帶來總需求增長。歐盟市場仍關閉,只有日本和摩洛哥具備實際增長潛力。
(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555-2238875 181555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