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7月,中國焦炭產量4186萬噸,同比增長0.5%,由降轉增。日均產量135.03萬噸,較6月份下降2.85%。1-7月我國焦炭產量29168萬噸,同比增長2.8%;累計年化產量50218萬噸,高于去年全年48927.2萬噸的水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7月,中國焦炭產量4186萬噸,同比增長0.5%,較6月份回升0.7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35.03萬噸,較6月份日均產量139萬噸,減少3.97萬噸,下降2.85%。1-7月我國焦炭產量29168萬噸,同比增長2.8%,較1-6月份收窄0.2個百分點。累計年化產量50218萬噸,高于去年全年48927.2萬噸的水平。
2025 年 7 月中國焦炭產量數據呈現 “同比轉正、環比回落” 的分化特征,反映出行業在需求回暖與供給約束之間的博弈。
一、需求回暖與價格修復
鋼鐵行業支撐需求韌性。7 月國內高爐開工率呈回升態勢,日均鐵水產量維持高位。鋼材表觀消費量雖處淡季,但機械、汽車等工業材需求韌性較強,推動鋼廠維持高利潤和高開工。疊加焦炭價格完成四輪漲價,焦化企業的利潤修復,生產積極性回升,帶動當月產量同比增速由負轉正。
成本端壓力倒逼價格傳導。焦煤價格受 “反內卷” 政策和煤礦超產核查影響持續攀升,7 月份安澤地區優質主焦煤價格由1180元,上漲至1500元,漲幅27.1%,推動焦炭生產成本增加。盡管焦企利潤多數時段仍處低位,但價格提漲落地緩解了現金流壓力,支撐產量同比改善。
二、供給約束與季節性擾動
環保限產與產能收縮。河北、山西等主產區實施環保限產,疊加新礦產資源法實施增加煤礦成本,導致 7 月獨立焦企日均產量環比下降 2.85% 至 135.03 萬噸。同期焦企廠內庫存降至低位,顯示供給端實質性收縮。
季節性因素與庫存調整。7 月日均產量較 6 月減少 3.97 萬噸,部分受高溫天氣和物流受限影響。此外,鋼廠焦炭庫存可用天數下降和港口庫存處低位,市場更傾向于消耗存量而非擴大生產。
三、增速放緩與結構性矛盾
全年產量目標面臨挑戰。1-7 月累計產量 29168 萬噸,同比增長 2.8%,但增速較 1-6 月收窄 0.2 個百分點,年化產量50218 萬噸雖高于去年全年,但下半年粗鋼平控政策執行力度加大可能壓制增量空間。若維持當前增速,全年產量或接近 5.0 億噸,較 2024 年增長 2.6%,需警惕產能過剩風險。
出口市場持續承壓。上半年焦炭出口同比下降 28%,印尼、印度等主要市場被擠占,疊加國內價格優勢減弱,出口對供需平衡的調節作用進一步弱化。
四、后市展望:成本支撐與需求博弈
短期:焦煤供應緊張主導價格。蒙古政壇波動和國內煤礦安監趨嚴、推行“276工作日”限產政策、反內卷的“限超產”形成政策合力分別導致焦煤進口和產量恢復緩慢,8 月焦煤價格或維持高位,支撐焦炭成本重心。但鋼材庫存累積和鐵水產量微降可能抑制提漲空間,預計焦炭現貨價格高位震蕩。
中長期:政策與需求的再平衡。“金九銀十” 旺季需求回升預期較強,但房地產用鋼量同比降幅擴大和粗鋼平控政策加碼(如碳排放雙控)可能制約需求彈性。若焦煤供應逐步恢復,如蒙煤通關量持續回升至日均 1.2 萬噸以上,焦炭價格或面臨回調壓力。
五、結論 7 月焦炭產量數據揭示行業處于 “成本驅動修復” 與 “政策約束擴張” 的十字路口。短期看,焦煤供應緊張和鋼廠補庫需求仍將支撐市場,但環保限產和庫存壓力限制漲幅;中長期需關注粗鋼平控政策執行力度、焦煤保供進展及終端需求復蘇強度。行業利潤分配格局和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年化產量超 5 億噸)仍是核心矛盾,需密切跟蹤 8 月鋼廠檢修計劃和旺季需求兌現情況。